《故事中的经济史》:通俗并不等于浅薄

书刊 · 2003-11-25

作者:佚名

返回

      读过《圣经》的人一定知道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和亚伯之争。上帝看中了牧民亚伯的供物,而没有看中农民该隐的供物。于是,该隐杀了亚伯。这个兄弟斗争的故事反映的是社会第一次分工——牧业从农业中分出来。这在经济史上是一件大事。正统的教科书会详细分析这种分工的背景和结果。但《故事中的经济史》中却用该隐杀亚伯的典故讲述了这一段历史。

  再读下去仍然是许多你没听过,或听说过不解其含义的故事。最初的交易是送礼和还礼——历史上记载的哑贸易:一方把出让的东西放在地上后藏起来,另一方拿出自己的东西也藏起来,双方满意时就成交。苏美尔人泥板书上的楔形文字我们都听说过,但也许你不知道,那上面有最早的合同。十字军东征是宗教的党同伐异,但从阿拉伯学来的阿拉伯数字却使意大利人发明了复式计帐法。这对现代商业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你知道灯心绒这种布料为什么叫曼彻斯特吗?那是产业革命发生于曼彻斯特的证明。……就是这十多万字的三十一个故事向你讲述了一部世界经济史——从原始社会到当前的全球化。

    《故事中的经济史》就是这么一本饶有趣味的小册子,十余万字,以讲故事为主,读书快的人两个小时可以浏览一遍,却也可以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

  这本由德国学者尼古劳斯?皮珀写的书读起来很容易,但我想写起来却要难得多。首先是写什么的问题。几千年的经济史有多少事值得大书特书?要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又要费多少笔墨?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从无计其数的大事中选择了几个。事情不多,但却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件全都点出来了。可以说,作者所选的每一件事都是经济史上的一次创新或一个转折点。也可以毫不扩大地说,每一个事件都是经济史上的里程碑。在古代经济史部分,作者选择了农业的产生、分工出现、交易开始、国家征税、最早的合同、货币、私有财产、法律、对劳动的重视、集市、复式计帐、钟表这些事件。这些事对今天的经济仍有深远的影响。作者从香料和哥伦布的征服开始介绍现代经济市场,涉及到资本形成,风险、投机、无形之手、产业革命、银行、工人的苦难、企业、帝国主义扩张、大危机、计划经济、竞争、战后世界秩序和全球化。读完这本书,我们对世界经济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了然于心。

  当然,如果仅仅是把这些大事罗列出来,或写成大事的,选的事件再好,读起来也味同嚼蜡了。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故事的形式来介绍这些事件。教科书式的经济史固然严谨,但对一般人来说,读起来太无味了。读来无味的东西怎么让人读得下去。这本书用讲故事的方法,还不时告诉你一些趣闻轶事,读起来就兴趣盎然了。

  讲经济也不是罗列一些经济事件,要让读者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经济史的脉络,还必须史论结合,即把经济史和经济理论融为一体。这种要求当然比单纯的历史叙述高了一个层次。本书作者居然在一本这样的小册子中也做到了这一点。他讲到了重商主义、魁奎的经济表、斯密的“无形的手”、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马克思的理论,甚至熊彼特等等。把历史事件与各时代的主流经济思想结合在一起,历史的叙述就有深度了。不少人以为普及的东西必定浅薄,其实普及需要深入浅出,需要通俗的内容中包含深刻的道理。只要以此为指导,才能写好普及读物,这正是大师才能写出优秀普及读物的原因。

  一本书的普及读物应该是从七八岁的儿童到七八十岁的老翁,从刚识字的人到大学者都能读,也都爱读。《故事中的经济史》就是这样的普及读物。出版者为这本书配上了漫画式插图,排版装祯都相当讲究,犹如给一个美丽的姑娘穿上了得体的服装,浓妆艳抹,另人爱不释手。

  写普及读物不易,这本书的确写得好。但再好的东西也难免微瑕。本书写到帝国主义扩张时也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进行了批判,这当然难能可贵。但对义和团起因的分析是“中国为了反对同欧洲签定不平等条约”,并称义和团为起义。其实义和团是一种盲目排外,起因也不是反对签定什么条约,而是某些传教士在中国的不友好行为。义和团运动说不上什么起义,一场动乱而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犯罪并不能证明义和团就对。写通俗读物对这类一两句话讲不清的问题最好回避,其实这一部分删去对义和团的评价并没有什么影响,加上了反而给读者一个错误的概念。

  这本书的中文本读起来颇为通畅,体现了该书那种通俗、生动的笔法。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不该把英国著名的启蒙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译为戴维?休姆。多亏附了原文,否则我还不知道休姆为何许人,译名要约定俗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热门 · Popular

查看更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