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与女秘书的谈判——对外部性的一个有趣阐释

观点 · 2009-01-19

作者:佚名

返回

didajingjiren

在美国大学中为了方便教授的工作,校方一般要为教授雇佣一名秘书协助教授的研究工作,或者校方通过提高教授的薪金的方式转而由教授自己雇佣。在本例中,教授雇佣了一名漂亮而善解人意的专职女秘书,女秘书的工作就是打印文稿。但是女秘书的存在本身(优美的面庞、活泼的性格等等能够使人如沐春风的特征)提高了教授的工作效率,从而使教授能够获得更多的薪金和荣誉,但是教授并没有向女秘书支出这一额外收益的报酬,女秘书所得只有打字的收入,这时候教授获得了女秘书存在的外部收益。
 

但是随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女秘书的丈夫因为长时间独守空闺逐渐增加了对女秘书工作的抱怨并要求女秘书放弃这一工作。这时候,女秘手从事这一工作的成本升高了——在原先劳动投入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丈夫抱怨的外部成本。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女秘书决定放弃这一工作。这时候教授着急了,他当然能够用现在支付的工资另外雇佣一名女秘书,但是新的女秘书是否能够使他如原先般如沐春风的工作就很难说了(事实上几率很小而且存在搜寻成本)。
 

面对女秘书辞职导致的制度非均衡,教授的回应是增加她的薪水(一份奖金)。如果薪水增加带来的收益提高能够弥补丈夫的抱怨成本,则女秘书会接受新协议,生产仍能进行,外部成本被内部化了。薪水增加不能弥补抱怨成本的话,女秘书将选择辞职。不管女秘书的选择如何,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帕累托有效的。但是如果在现有的制度安排(如校方为防止丑闻而制定的某些规定)下,教授不允许支付额外的奖金——如果教授能够支付,女秘书就将继续工作——那么结果就是无效率的,教授和女秘书通过交易能够获得的潜在增益无法实现。在这些情形下,要使外部利润能够实现,有些制度安排就是必须的。
 

人大经济论坛上同仁提出的问题:请问秘书丈夫的抱怨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也许与他妻子的收入是正相关的,怎么解释?
 

我的回复:感谢二楼同志的提问,不过我在文中已经给出了限定条件“女秘书的丈夫因为长时间独守空闺逐渐增加了对女秘书工作的抱怨并要求女秘书放弃这一工作。”也就是说丈夫抱怨的原因是因为和妻子相聚的时间减少了(抱怨成本是妻子总体工作时间的函数),而不是对妻子收入的某种嫉妒(我对楼上问题的理解)。如果如你所说将前提条件改为丈夫的抱怨来自于对妻子收入的嫉妒并随妻子收入增加而成递增趋势(抱怨成本是妻子收入的函数)的话,情况就复杂了,事件的整个发展逻辑都要从头来梳理。在原文的逻辑框架下,当妻子最初选择从事这一工作时丈夫是不抱怨的,但是随着妻子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丈夫的抱怨从无到有并且不断递增,并且最终使妻子工作的总成本超过了薪水所得的收益,这一变化的原因如上所述——抱怨成本是妻子总体工作时间(单位工作时间是不变的)的函数。如果如二楼同志所言,丈夫抱怨成本是妻子薪水收入的函数,那么在妻子最初接受这一工作时抱怨成本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不会在随后的时间里递增,因为妻子的薪水收入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果在这种条件下,妻子最初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的话,那意味着这项工作的薪水收益能够弥补自己的劳动投入成本和丈夫的抱怨成本,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总成本并不会随时间变化。所以二楼同志的假设是与本例内在的逻辑结构不符的。

lvmingxiao
或许丈夫还很庆幸女秘书长时间工作呢,他可以拿女秘书的收入再去泡个更年轻的。所以,你的假设与分析站不住脚。

sinobug
第一段的分析是否过于牵强?....有这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如果我们在马路上看见一个乞丐或者什么的就想到我们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最后自己有了很大的努力的动机,事业成功了.这时候事业成功的人是否应该支付给当初的乞丐一笔酬金呢?~~

didajingjiren
三楼同志谈到了外部性内部化的问题。问题的焦点在于外部性是否一定要内部化?一般情况下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现实的产出量与社会最优的产出量不一致——外部成本导致产出不足,外部收益导致产出过量,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以企业污染的例子来说,企业生产的一部分成本由社会大众承担了,但是企业在制定产量决策时并没有考虑这一外部成本。现在由于某种机制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得以内部化,此时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上升了,在边际收益(单位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通过削减产量以降低边际成本——由于存在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随着产量的增加,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出的边际成本是上升的——最终使边际成本下降到与边际收益相等,此时企业的产出量是帕累托最优的。边际收益的情形与此类似,是否内部化的关键在于内部化以后是否会实现潜在收益。如果这种潜在收益是不确定的或者是无法实现的,那么就没有内部化的激励,当然在现实中做出内部化的决定时还要考虑内部化过程的成本。只有当这种潜在收益能够实现且超过内部化的成本时,内部化行为才可能发生。

为了具体分析外部收益内部化的过程,先看一个例子。假设某个企业的生产具有类似光合作用的效应,即生产过程能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那么这家企业的生产是具有外部收益的。地球上生活的所有人都将收益于二氧化碳气体减少所带来的大气环境的改善。现在通过某种机制使企业的外部收益得以内部化(假定内部化成本为零),即地球上每个人都向这家企业进行了一定数量的货币支付作为享受环境改善收益的报酬。对企业而言,进行生产的边际收益增加了,使得边际收益超过了边际成本,在边际报酬递减的条件下企业将增加产出量直到使边际收益再次等于边际成本时为止,此时企业实现了最优产出量。

在我们的例子中,当教授通过支付女秘书奖金的方式将其外部收益内部化,女秘书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增加了,边际收益超过了边际成本,女秘书将增加产出的数量或者提高产出的质量(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化妆、打扮,表现得更加温柔等等),女秘书的这些改变是否能够使教授的工作效率更高呢?这恐怕是不确定的。乞丐的例子也是一样的,你通过付给乞丐外部收益的报酬并即使能够激励乞丐做出某种改变(如表现的更加痛苦以对你的刺激更大等),实际你从乞丐那里获得的刺激仍然是不确定的,如你可能因为知道了乞丐的这种表现是伪装的,那么你也不会受到原有的刺激了。所以女秘书的例子也好,乞丐的例子也好,外部收益之所以没有内部化是因为将其内部化的潜在收益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就没有了将其内部化的激励。

更多讨论请见: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178&ID=40206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