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应该从伯南克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观点 · 2007-08-29

作者:佚名

返回

 

——写在中国股市突破5000点的历史时刻(2)

    离名人的光环太近,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可能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格林斯潘的后继者伯南克就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上。

    1953年12月13日,伯南克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奥古斯塔。与格林斯潘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不同,伯南克的履历显得平淡而充满书卷气: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7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9-8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83-85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从1985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和政治事务教授;1996-2002年,出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2002年8月5日,伯南克博士进入美联储,作为决策委员会的侯选成员,并于2003 年11月14日被推选为美联储委员会正式委员。2006年1月,经小布什提名接替格林斯潘成为新一任的美联储主席。

    我们很难推测,不同的人生经历是否必然构成两人在美联储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思路。格林斯潘信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一个信仰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他相信市场能够比自己做得更好。相信政府失灵是一件比市场失灵更可怕的事情。而伯南克信奉的则是凯恩斯主义或新凯恩斯主义,他相信联储是一只可以超越市场的“看得见的手”,甚至认为,为了保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可以使用直升飞机向金融系统抛洒钞票”。

    格林斯潘与伯南克更大区别可能还在于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格林斯潘是一个乐观的人,而伯南克本质上说则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从两人的就职演说上就可以感觉出来。1987年8月11日,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一职时说:“我只想做大多数学院派经济学家从未干过的事情,检验一下我的理论在现实世界中是否真正行得通”,“也许我们应该对创造了以下条件的人表示感谢:从不上涨的通货膨胀,永远牛气冲天的股票市场,低利率和高就业”。而伯南克在2006年2月6日接任美联储主席时却告诫美国人民:“我们不可能同时拥有高就业率、高经济增长、股票市场的高回报和不会上涨的物价,我们必须在不同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为了得到一些东西,我们必须舍弃另外一些目标”。

    于是,就职以后的伯南克把抑制过热的美国经济、美国股市和美国房市作为他首选的战略目标。出任美联储主席一年多来,伯南克为了打压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可能存在的所谓泡沫,连续17次将美国联邦基金的利率水平由1.25%调高至5.25%。结果,人们果然看到了“泡沫”的破灭:这就是最近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不断攀升的银行利率,使美国千百万用按揭贷款购买住房的低收入家庭陷入了灭顶之灾!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面临巨额坏账,信用锁链崩塌,使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了恐慌!

    美联储不得不自食恶果:为了拯救摇摇欲坠的华尔街,伯南克不得不履行他当年的“理想”:“使用直升飞机向金融系统抛洒钞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向美国市场注入了上千亿美元的基础货币。不过,市场并不买美联储和伯南克的账,8月15、16两天,全球股市以东南亚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回应了西方央行的联合注资举措。原因很简单:危机起自美联储打压泡沫、不断升息的立场。如果伯南克的这一立场不改变,投资者的信心无法恢复!

    8月17日(周五),焦头烂额的伯南克终于向市场做了“让步”:宣布降低央行的再贴现率,虽然降低贴现率与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长远市场效应是完全一样的,但美联储总还给自己保留了一点颜面。8月20日(周一),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跳空高开证明了投资者对美联储立场这一戏剧性变化的欢迎。

    当然,根据我的预测,次按危机远未就此平息。美国金融系统内部的一份权威统计显示,今年10-11月左右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还将迎来一次所谓的“月供惊魂”(Monthly Payment Shock),而下面这张“引爆时间表”则可精确显示会在什么时间出现“月供惊魂”的高潮:

 

    所有“悬念”都将取决于:美联储会降息吗?伯南克敢于否定他自身一直坚持的立场吗?当然,不管这场危机向什么方向发展,有一个尴尬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如果美联储真的降息了,那么它当初打压泡沫的决策还是正确的吗?按中国人一句俗话的说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曾经这样告诫过各国政府:“如果经济政策的制定者缺乏提前作出某种正确的、特定的决策能力的话,那么他们通常就无法在稍后的时间里执行最理想的政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