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过快上涨隐含着多重风险

观点 · 2012-04-24

作者:佚名

返回

 

成本过快上涨隐含着多重风险 该日志已被收录

分享
2012-04-12 16:47

成本过快上涨隐含着多重风险

 

赵红军

    成本是经济学当中一个十分普通的概念,它指的是企业或者消费者利润最大化或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约束条件。在教材中,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预算线就回移,意味着企业或者消费者面临的选择集合会缩小,这样决策的自由度就缩小,利润或者效用水平就降低。这个结论是我们纯粹进行理论推导的结果。现实世界中的情形比这个结果要复杂很多,并且带来的结果也可怕很多。

    比如,满足老百姓生活的商品有很多,有的商品涨价,对他们生活影响并不大。比如,航空燃油涨价,对一般老百姓的影响就不大,只会影响那些乘坐飞机的人。香烟涨价只会影响那些抽香烟的人,对于那些不抽烟的人来说,涨不涨价好像跟自己的关系不大。从经济学上说,这个也的确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消费者有一个有力的应对机制,那就是相机抉择。那就是香烟涨价,我就少抽烟,用多消费那些不涨价的商品来替代那些涨价商品的消费,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通过替代效应,替代那些涨价商品的消费,这样他的效用水平受到的影响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效用损失。同样道理,当某种生产材料涨价时,厂商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替代效应来减轻涨价物品给厂商带来的压力。

    可是,当生活中那些重要的物品涨价,或者绝大多数物品都全面涨价的时候,那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的状况都会大幅度恶化。弗里德曼将绝大多数物品同时涨价的情形叫做通货膨胀,并将这种现象与货币的超额发行联系起来。其实,不见得生活中的所有涨价现象都跟货币的超额发行相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通货膨胀,其实都跟成本推动式的通货膨胀相关。什么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生活必需品,比如材、米、油、盐、酱、醋、茶等,以及生产投入所用的基本物资,比如钢铁、水泥、砖瓦、电力、供水,交通、道路通行、汽油、柴油、煤炭等等物资的价格上涨而推动的社会上其他相关物品的普遍上涨现象。

    有人也许说,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跟生产密切相关的基本投入品就是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因为不改革,个体户和企业就没有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因此就会出现生产短缺。可是,如果进行市场化,那就意味着个体户、厂商经营利润空间的上涨,这些物品的价格上涨,因而会带来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结果,老百姓是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可是他们付出的成本却大大增加了。的确如此,当生活必需品、基本的生产资料市场化以后,如果政府不监管,通常的情况就是这些物品的价格上涨。这也是我们大家看到的基本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工资和收入水平上升了很多倍,可是物价也上升了很多倍。于是,就有人嘲讽地说:“房改之后买不起房,教改之后上不起学,医改之后看不起病”。虽然这些话说的有点夸张,但它的确反映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市场化绝不是政府不作为,市场化就意味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去调控。

    因为政府不积极作为的市场化到导致很多严重的结果:

    第一是,当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上涨的时候,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面临着硬预算约束,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商品之间的有效替代减轻自己受到的损失,因而约束线平行回移,效用水平和利润都会受到挤压,福利状况严重减少。

    第二是,在这种利润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厂商们会首先联合起来,或者偷偷进行密谋的形式,串谋涨价,在相互串谋的厂商面前,消费者尽管人数众多,但是在厂家的串谋下,消费者的人多力量大不攻自破。最终,每个消费者成了厂商餐桌上任人宰割的羊;

   第三,更加严重的是,这种没有人监管的厂商串谋会像得了毒瘾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并在厂商之间流传开来。A产业的厂商通过这种方式尝到了甜头,B行业的厂商也会纷纷仿效,于是,整个经济体就会陷入串谋与涨价的疯狂当中;

    第四,厂商之间的这种串谋给那些老老实实做生意,本本分分做人的企业以坏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发现,与其老老实实地做生意,还不如搞些歪门邪道来钱来得快,来得轻松。这样,市场上就出现列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这个对全社会经营环境、经商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现在的环境似乎在向着这方面发展。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赚到的利润微薄,搞歪门邪道的人,钱大把大把的赚。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该监管的没有监管,不该监管的却管的太多太死。

    (1)比如,老百姓生活、生存密切相关的饮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政府必须监管。比如,大米市场的大米要进行分类,一般性的大米,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吃的中等水准的大米,绝对不能涨价,因为这些类似于国家的战略物资,是老百姓活命生存的必需品,它们的价格就必须被控制在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相反,对于中等水准以上的大米,政府就可以完全放开价格,实行市场化经营,因为如果这类产品价格过高,那也只能影响少部分人。再说,这部分人如果自己感觉价格太高,那他们完全可以屈就一下,去买价格适中的中等大米,而没有必要去买很好的、品牌大米。

    同样的办法,房子也可以分为很多类,一类是保证生存用的廉价房,生存房,它的质量一般,这类房子的价格要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有购买力购买,处于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除了这类房子之外的豪华房,价格就可以完全放开,你涨再高的价,政府也没有必要去管。因为即使这类产品的价格出了问题,这个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它影响的人群有限,对社会的稳定也不会带来什么危害。

    (2)就是那些从事歪门邪道的人,不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他们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地制止,而那些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应该得到的帮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

    比如,我们几乎每天都收到一些诈骗的短消息,但是为什么这样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呢?这是谁的错,当然是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失职。再比如,温州的那些中小企业,他们急着用钱,目的是干什么?主要是经营制造业,可是,他们却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硬是憋了这么多年,很多企业几乎都憋疯了。我记得北京大学的教授十多年前就在研究成立中小民营银行的可能,可是直到今天真正的民营、中小银行才开始试点。再比如,房地产市场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房地产的价格在很长时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地监管,于是,这个产业便成了吸纳无穷多资金的场所。在经济学中,这个暴利的行业,为什么能吸引足够多的资金进入呢?主要原因是这个市场的进入是不自由的,土地被控制在少数的大企业手中,这样,有限土地的供给面临着很多竞争的情况下,价格就只能上涨,于是房价也会跟着上涨。其实,政府很好对付这个问题,那就是出台一个政策,就像古代的用粮食换盐引的做法一样,房地产商不是要开发房地产吗?行,那就是你只要开发一定面积的商品房,你就必须免费提供一定比例的廉价房推向社会,或者这个廉价房房地产企业开发,政府低价购买,并给社会上的绝多数人住,比如,开发1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你就必须提供50万平方米的廉价房。我想,只要这个政策一出台,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很多乱象马上就会好多了。

    (3)那些提供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大公共产品性质的企业,政府应该大力鼓励他们进入行业,给予经营许可,让他们为社会,为人民做好事。比如,愿意到中西部去办教育的人,无论是办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只要这种教育带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就应该大力支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再比如,有人搞慈善捐款,这个也可以放行。有人愿意到三北地区去治沙固林,这个当然可以放行,给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有人也许还愿意办理污水处理厂,这个也没有问题,有人愿意搞假冒伪劣商品鉴别与防治,这个也可以去搞。当然,这个也不是说,政府只要放行就行了,也要实行有效的监管,目的是防止那些人打着慈善、公益、公共产品等好的名义去干坏事。

    现在的我国,似乎就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很多该办好的事情,结果没有办好。很多不该监管的,结果监管的很厉害,结果,社会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干事的人,为什么?因为拼死拼活也赚不到钱,而不拼死拼活的、搞歪门邪道的反倒赚了很多的钱。在经济学上,这个叫做非一般均衡,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但是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的话,不采取一些公平的、中立的、公正的制度和政策来应对这些的话,这个局面也可能成为长期的不均衡,这个对于我们国家没有好处,对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没有好处。

    令人庆幸的是,污染、PM2.5,房价过高、办教育、医疗等等,我们的政府已经开始做了。因此,整个社会当然是举双手欢迎。经济学家虽然提了很多意见,但是核心意思绝不应该被误解,他们绝大多数的想法都是替政府出主意,想点子,否则他们就不说话了,最后如果出错了,对大家都不好。丑话说到前面,道理讲到前面,有百利而无一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