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经济学的道义承担
观点 · 2010-03-14 00:00
返回巨大的财富与极度的贫穷并存的现象,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在道德上是不合理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一部分人在物质上获得回报,并且他们的后代无偿享有这份财富;而一部分人的生活之幸福,被各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由所摧毁,...
巨大的财富与极度的贫穷并存的现象,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在道德上是不合理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一部分人在物质上获得回报,并且他们的后代无偿享有这份财富;而一部分人的生活之幸福,被各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由所摧毁,他们的后代也将理所当然地继承他们的贫穷和所有的苦难。财富上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另一代人身上烙下深刻而不可修复的痕迹,其结果是,一部分人似乎天生地享有既有的社会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另一部分人,缄默地承担其社会生产者的角色,生产并不被自己拥有的产品。同样都是人,都追求幸福,但是一部分人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和另一部分人稍微持平,并且毫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他们努力了,而所得甚微。这有悖于人类生存的道义。加尔布雷斯在《富裕社会》里明确讨论这些社会事实。他抛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讲,经济发展是必须的,那么,谁来关注那些在财富争斗的世界里的失败者?并且,怎样有效地关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加尔布雷斯在欧美红极一时,此书也一度成为畅销书,它所携带的浓厚的道义色彩,给予生活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的人们极大的安慰。事实上,《富裕社会》并没有给出答案,它只是以充满人性关怀的姿态提出问题,一直要到四十多年以后,加尔布雷斯才有足够的智慧上的自信以及道德上的自信,在《美好社会》一书中,给出不完整的回答。《富裕社会》早在60年代就被引入中国,当时译作《丰裕社会》,并没有获得什么反响,这与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状态有关。经济学术语往往可以掩盖具体的个人的生活真实,用来精确地表示社会经济增长的那些词,并不能表示这个社会中的个人生活得是否富足欣然。辉煌雄伟的高楼大厦下,有买不起房子的忧心忡忡的人经过;豪华汽车驶过的宽阔马路上,有内心冰冷绝望的人在乞讨;而一部分人蜗居,一部人坐拥豪宅,已然成为中国的最显著的现实之一。“富二代”、“穷二代”这样的词汇开始流行,这本书又逐渐获得关注。或者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普遍地在呼吁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学关怀,以及,相关的体制性调整。
西方从十八世纪中后期开始,拥有了经济学。亚当?斯密和他的两大继承人大卫?李嘉图、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一起开创了经济学的分析领域。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在他们的学说中,初具规模。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越来越精确到位,特别在解释各类经济现象的时候,但是,这些理论,并不能帮助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结构失调,战争,民主失效,激发了人们对贫穷、不平等、不安全的恐怖,也使得主流经济思想遭受了怀疑。那些在经济学上被认为是正常状态的经济周期,对人们的生活实际上产生的影响,不断催发新的经济学思想。
在这样的学理背景下,加尔布雷斯创造了一个词“传统智慧”。他把那些因为影响深远且被人习惯性地接受、并主观地加以重视的理念,定义为“传统智慧”。一方面,极大地讽刺了无视实际社会经济发展,抱守在逻辑上看起来精美的理论的经济学家;另一方面,清晰地解释了人们在接受各种理念时的基本心理状态,即,更倾向于接受他们已经熟悉的、可以轻易理解的部分。所以当事件的发展挑战着理念的时候,更多的人,采取的立场,不是改变看法,而是持着原有的理念,等待符合逻辑的事物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并不少见。所有人都坚持“地心说”的时候,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被施以火刑,但是,烧死的只是布鲁诺一个人。而在经济学领域,这种顽固滞后的接受方式,既可以被权力所利用,用来掩饰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也可以导致权力控制者采取错误的政策措施,伤到的则是一大帮人,它连接着巨大而广泛的利益关系。
当代中国并没有经济学传统,关于经济的一系列说明话语,都是由官方选择的,用以佐证其政策合理性的意识形态宣传话语。单从逻辑上讲,基于可接受性的考察,已经存在的关于经济的理论,虽然带有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也是可以称为传统智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也已经使中国可以被称为“富裕社会”。本书的三个著名的重要的词——富裕社会、传统智慧、均衡力量,两个已经可以获得中国化的意义,但是,第三个,即均衡力量,才是最富有价值的。
人类需要经济发展,那么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对人类生存不利的问题,都必须由社会来妥善解决,而不是让具体的个人来承担。这是加尔布雷斯的理论基本原则,也是它使得加尔布雷斯的学说充满魅力。均衡力量,指的就是促进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的经济建设。加尔布雷斯提出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当社会出于社会生产的需要,同时生产出一种需求,比如对汽车的需求,那么,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它就必须为所有人给出实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如贷款,否则,这样的社会生产只会增加部分人的财富,加深社会不平等的程度。强调社会福利,是加尔布雷斯学说的一大特点。如果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享受一样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他们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权力,拥有相同品质的食物,如果社会物价、货币价值无论在怎样的经济周期内都是稳定的,那么很多问题可能产生的悲惨影响将在一定程度内得到均衡。我们可以看到,加尔布雷斯的学说,对社会体制的要求是极高的,对人性善的那部分的信任,也是极高的。
加尔布雷斯学说强烈的道义关怀,超越了经济学派的理论分歧,在普通的人们心里拥有极高的声誉,于此相反的是,经济学界对他的学说一如既往的排斥和贬损,原因就在于他的理论,主观设想过多,而对客观的规律略有轻视。加尔布雷斯并不在乎自己是否拥有经济学家这样的名号,但是,成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却是他为之骄傲的。在由自己的智力保障的范围内,从各个方位,将自己思想的力度引向一个核心,即促进社会的理性秩序,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来影响大众思维。美国媒体发达而言论自由,盛产充满魅力的公众知识分子,很多一度受万人瞩目的知识分子的具体思想,已经悄然失声,但是他们存在过的事实,却永远令人敬仰。那些知识分子在时间的维度上构成一个现代文明的序列,不断编织积累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传统。加尔布雷斯是这个知识分子序列中的高个子之一,他愿意持“改善并不完美的世界”的政治观,高高站着,因为无从隐蔽而时刻保持端庄正直。
原文网址:http://space.efnchina.com/user1/210/1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