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怀琳:明教——通向仇殺之路

观点 · 2010-01-29 00:00

作者:

返回

从屠龙到笑傲的那段江湖岁月(三) 倚天中的明教和六大派结仇互杀,起因据说是谢逊惹的祸。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可看到黄裳时期很有些名门大派的弟子加入明教,则起码在那段时期这些所谓的大派对明教还是认可的,不然一定不会允许门下弟子投身明教,...

从屠龙到笑傲的那段江湖岁月(三)

倚天中的明教和六大派结仇互杀,起因据说是谢逊惹的祸。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可看到黄裳时期很有些名门大派的弟子加入明教,则起码在那段时期这些所谓的大派对明教还是认可的,不然一定不会允许门下弟子投身明教,而且在他们死后找黄裳报仇。这也就是说明教曾经和中原武林有过一段蜜月期,更被承认为中原武林的一分子,然而是什么导致后来的分裂和仇杀,并把这段仇恨从倚天时代带到笑傲时代?

崛起当年甚和平,一迁西域断前盟。

私仇统做窝中斗,国恨今成意气争。

号令中原唯草莽,位尊教主只空名。

重名日月州平定,天下三分势已成。

我们知道射鵰前明教的崛起正是少林的第一次闭关期,这时候的明教属于和平崛起,并迅速取代了少林成为教派的领军门户,成为其它名门大派的弟子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单位之一。但是明教的发展因为黄裳的打击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在武林中的影响力迅速递减。射鵰和神雕时代的明教虽处中原,当基本上是潜伏的地下组织,和中原武林的联系已经大不如前,甚至给中原武林人士一种神秘感,于是周伯通会说他是「一个希奇古怪的教门」。宋后的明教迁离中原,远赴西域,从此和中原武林渐行渐远。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是距离也产生其它的东西,例如误会和抗拒,有时还有吸引力。

倚天时代明教和中原武林的斗争并不是由谢逊挑起,早在谢逊之前明教和中原武林已经交恶。最大的冲突发生在明教和丐帮身上,一个全国性帮会和一个全国性武装组织的冲突。冲突是因为明教的圣火令给丐帮夺去,那么丐帮为什么和明教结下这深仇大恨的呢?二个可能,一个是丐帮在昆仑地区和明教冲突(因为争夺地盘?),另一个则是明教北迁时遭遇从襄阳撤退的丐帮,在敌我不明的情况下打了场胡涂战,一个以为对方是追到自己前面去的元军,一个以为对方是宋朝组织的阻击部队。这一场战争不论发生在那里,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江湖格局。明教失去了圣火令,丐帮的帮主耶律齐则可能在战斗中受伤,过早的结束年轻的生命,使降龙十八掌未能完整的传承下来。耶律齐的死亡导致峨嵋与明教的交恶,终于发生孤鸿子死在杨逍手下的惨祸。最后在昆仑地区,明教又和新冒起的昆仑派为了争夺地盘狠打了一场。这样明教和江湖第一大帮,以及新起的六大派之二成了仇家。谢逊出现,只不过把这场迟早要发生的战争提前而已。

少林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导致后倚天时代少林和日月神教的微妙关系。明教和峨嵋,昆仑以及丐帮的冲突其实只算私人恩怨,少林加上一脚那就很有意思了。重新投人江湖的少林,急需一个表现的机会来巩固其老牌盟主的地位,所以少林会和武当产生冲突,为了几个低辈份的弟子挑战当时的武神。张三丰百岁寿宴上的逼宫虽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少林的领导地位毕竟重新得到确立,但这种确立毕竟是建立在一种很不稳固的基础上的。武当派随时的一次反击都可能摧毁少林已经取得的成就,独自杀上少林的张三丰就吓的少林屁滚尿流,少林急需这样一个共同的敌人,把武当拉到自己的统一战线中来。谢逊的出现,恰恰为少林提供了这么一个借口,在武林公义的大题目下武当被迫投入到一少林为首的围攻光明顶的伟大事业中去从此接受了少林的领导。

但是你如果以为少林真的想消灭明教,当其武林警察那你就错了。六派围攻光明顶,少林只是派出个空智作为六派首领,至于方丈空闻和三渡则不出场,三渡和阳顶天有仇,又不知他已经死了,竟然也不来!明显的少林是隐藏实力,要的是其它五派和明教斗个两败俱伤,这一来六大派就剩下少林一大派了。这个阴谋大概只有人老成精的张三丰看的透,在他的警戒下武当和明教的直接冲突减到最低,甚至对明教采取回护的措施。当殷天正气竭力衰之时宋远桥公然喊出:「殷老前辈,武当派和天鹰教仇深似海,可是我们却不愿乘人之危,这场过节,尽可日后再行清算。我们六大派这一次乃是冲着明教而来。天鹰教已脱离明教,自立门户,江湖上人人皆知。殷老前辈何必蹚这场浑水?还请率领贵教人众,下山去罢!」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留明教实力作为日后牵制少林的重要棋子。这个提法虽然被殷天正拒绝,但是张无忌的出现改变了局面,保存了明教高层的实力,使明教成为日后武林中除了武当外另一抗衡少林的重要力量。张无忌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各派的联合,推动反元大业,但是在江湖上则严重的削弱少林的影响力,并危及少林的领导地位。所以即使明教在万安寺中救过少林,屠狮会依然在少林召开。其中虽然有成昆的推动,但这个推动必定是因为符合少林打压明教的愿望才得以推行的。屠狮会的失败使得少林失去了武林中的领导地位,但明教革命的成功,令明教的很大部分从武林中消失,少林重新夺回对武林的控制权。

明教革命的成功是个标志性事件,导致江湖的重新洗牌。很多人认为假如张无忌不是半途退出,当皇帝的会是张无忌。这是个错误的想法,张的武功很高,但是对底层教众,尤其是五行旗这类军事分支的影响力其实有限,五行旗对张一直停留在感激他的救命之恩,但从未把他作为领导看待。即使是明教高层也没有把他当成真正的领导,如果是真正看做领导,必定会和张讨论反元的方略,但是我们看不到这点。张无忌接任教主之后杨逍向他说了些什么?是明教的教义宗旨、教中历代相传的规矩、明教在各地支坛的势力、教中首要人物才能性格,关于抗元大事可没说过,当然此时张无忌刚上任,没说也就算了。到了后期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杨逍他们对于战争战略的大问题,面对这个教主,也是只通报不请示。这里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些高层控制不来五行旗,二是故意架空小张。二后者的成分是居多的,所谓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出修正,修正的结果自然是小张下台。

同时小张也没有或未能抓战略问题,蝴蝶谷里小张只是宣示和中原诸门派尽释前愆、反元抗胡之意,又颁下教规,重申行善去恶、除暴安良的教旨。对于战争如何打的问题并未有任何意见。会后又扬帆出海,当时的军中就有传言说小张在大家拚命抗元的时候携美到海外度假,置革命大业于不顾,不满情绪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大肆滋长,形成一种对明教高层的抵触力量,严重削弱了小张在军队的威信和对他们的领导。

另一小张被架空的信号来自小张最后一次出巡,小张多少是个头吧,不要说警卫营连警卫员也没给他配置一个,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明教高层对小张的重视程度,毕竟小张只是一个平衡各方力量下产生的教主,一旦五散人的五行旗取的压倒性力量就再也不需要小张这个摆设了。在某些人的示意下,朱元璋的安排下一出令张无忌体面离开的活剧上演了。张的退位对明教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冲击,反而让朱元璋抓住五行旗的痛脚,得以爬升到更高的地位,并最后当上了皇帝。当上皇帝的朱元璋第一件大事是解决军中残余的明教力量,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那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而朱的反叛是明教用人问题,老不升官故反也。

面对朱元璋的严禁,这些虎口余生的教众自然会加以反击,刺杀朱元璋也是可能的,但这些都以失败告终--因为碰到前朝太监了。最后大家想到心灰意冷的小张,找到小张隐居的地方,一番鼓动下张无忌再次重临江湖,负起屠龙的责任。不过龙没有屠成,小张再次神秘失踪,江湖传闻,小张是败在前朝太监手下,找终南山后哭诉去了。剩余的明教残余在隐伏一段不短的时期后重新组织起来一个新的教派--日月神教。这个教派依然奉行明教行善去恶、除暴安良的教旨。黄钟公说过「我四兄弟身入日月神教,本意是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好好作一番事业。但任教主性子暴躁,威福自用,我四兄弟早萌退志。东方教主接任之后,宠信奸佞,锄除教中老兄弟。我四人更是心灰意懒。」可见这一教义一直到东方不败时期仍然存在,至于执行与否就看教主的好恶了。

严禁明教除了杀戮,朱元璋更加扶植少林,武当去填补明教消失后的空间。日月神教建立后可能和朱元璋达成某种协议,得到朱的祝福,成为朱平衡江湖势力的棋子,并从朱元璋那里得到北冥神功,又透过朱元璋从少林取得化功大法结合成吸星大法,以此代替被张无忌带走的乾坤大挪移。这时的市场,在日月神教潜伏期已基本为武当和新冒起的五岳剑派所支配。日月神教的市场细分很到位,大量吸收部位这些名门大派所接纳的江湖游离势力,于是各种帮派如五毒教、天河帮、白蛟帮之流加入了日月神教,这一来日月神教声势大振,严重影响了江湖上的既得利益者,毕竟市场就是这幺大,这些帮派一旦归入日月神教,其它门派的毕业生就要找不到工作的。

日月神教的出现,受冲击最大的不是在研究将九阳和易筋经结合而告别武林并与日月神教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少林,而是暂居领导地位的武当。当时的武当派势力找在倚天收服晋阳镖局总镖头云鹤时已经延伸到山西晋阳去了,而日月神教居然把总坛设在山西平定州,那是摆明了挑武当的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场战争在讨伐背叛张无忌的日月神教声中展开。战斗的结果是以武当书剑被盗结束,同时也结束了武当的市场领导地位,武当被少林招降了,从此只有跟在少林后面跑腿的份。同时同在一地的恒山也受到胜利后的日月神教的威胁,在协助武当对抗日月神教失败后开始努力在武林中寻求同盟对付日月神教,竭止其继续扩张。在武当新败,少林不出的情形下,从终南山后传来五岳同盟的提议,这一提议很快为恒山派接纳。于是一个三分天下的新局面形成了,五岳同盟所代表的终南山后势力与日月神教的全面对抗展开了,直到并派活动打破这个平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