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制只是短期的

观点 · 2008-06-13 00:00

作者:

返回

价格管制最可怕的后果是在通货膨胀期间,供给得不到刺激甚至下降;而需求,特别是对资产的需求反而被刺激,因为负利率鼓励大家买房买股票保值增值,这样,价格上涨的趋势反而会更快 近期,国家对包括猪肉、食用油、乳品、...

价格管制最可怕的后果是在通货膨胀期间,供给得不到刺激甚至下降;而需求,特别是对资产的需求反而被刺激,因为负利率鼓励大家买房买股票保值增值,这样,价格上涨的趋势反而会更快

近期,国家对包括猪肉、食用油、乳品、鸡蛋等食品价格以及油、电等能源价格都实行暂时的价格管制。政府希望借此稳定通胀预期,让老百姓认为今后的价格不会涨得太快,这在短期是可以理解的。但效果怎样,则很难预料。

临时价格管制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政府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即在本轮通货膨胀中要保护穷人不受到太大伤害。因为受价格上涨打击最大的是包括民工在内的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中有1/3到一半要用来吃饭和维持基本生活。

政府发出这种信号,政治上有必要。但问题是现在的价格管制不光针对食品,还针对油、电这样的资源产品。而油、电价格一直以来都受价格管制。这些资源品价格其实在本轮通胀前就应该涨了,现在上涨通道更是暂时被封闭。

这样的价格管制很可能会造成短缺,比如柴油短缺,现在很多地方的加油站都要排长队。内地的汽油比香港便宜很多,甚至比非洲很多地方还要便宜。油价上升会增加成本,然而对开车人来说,加不到油,成本也会上升,因为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现在不光是进行价格管制,贷款也收得很紧,这实际上是对利率也有管制。本来利率应该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

管制利率,这也是一种价格管制的表现,不过它的影响则更大。这导致货币当局不得不去控制贷款总量。利率不提高,这意味着好项目和坏项目在成本上得不到体现,因此坏项目也不能被过滤掉,尽管银行说放贷时能作区别。

更重要的是,银根收紧阻碍了供给的增加,因为供给是要增加投资,这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供给短缺。

价格管制最可怕的后果是在通货膨胀期间,供给得不到刺激甚至下降;而需求,特别是对资产的需求反而被刺激,因为负利率鼓励大家买房买股票保值增值,这样,价格上涨的趋势反而会更快。

温和通胀将是一个长期现象

其实中国本轮通货膨胀是由一系列成本上升的因素推动,且中国没法控制,比如国际油价上升、美国等国家用粮食造生物能源引起世界粮价上涨等。

这轮通货膨胀也是一个连锁反应,食品价格上涨以后,很快工资就要求上涨。以前被压低了的工资上涨是对的,只是不要失控。

其实,中国实际生产率增长很快,可我们的货币收入相比却增长缓慢。中国的货币工资需要增加,货币工资增加的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物价都会上涨。这就是所谓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这点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通货膨胀很可怕。其实这本来是件好事情,这意味着国际购买力的上升,是全球化下相对价格的一个良性调整。这个过程在日本、韩国、台湾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都发生过,比如日本在长达二三十年间平均每年的通货膨胀达到5%。

而目前中国全球化的环境比当年的日本更甚,价格上涨的过程可能会更快一些。

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怎么去理解通货膨胀需要有新认识。

首先这不是一个恶性通胀。我觉得中国出现恶性通胀的概率很小,主要的挑战是应对一种比较缓和但比较持续的由于工资上升所导致的通胀,所以对应的政策主要是帮助老百姓、企业和社会去适应这样一个价格不断调整的阶段。这跟传统的治理通胀的方法不太一样。

其实中国过去已经有实践证明了的好的对策,其他的国家也采纳过,那就是把存款利息、工资和通胀挂钩,保护低收入人群、小储户利益,使整个社会对通胀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加。

现在价格管制这样的政策措施显得比较突然,主要原因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通缩,一下子开始通胀了就很紧张。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政策力度太大,矫枉过正,有可能导致短期的供给跟不上。而且,短期内还会刺激一些防护性的需求,比如在通胀下买房买金,这是最糟糕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