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透明度
观点 · 2004-08-10 00:00
返回本栏目上期以“大商品不负GDP”为题,讨论了大商品国际价格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认为后着对前者有相当大的影响,并且提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其它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关于这种影响的原因,在“增量意义上的2号超级大国”...
本栏目上期以“大商品不负GDP”为题,讨论了大商品国际价格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认为后着对前者有相当大的影响,并且提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其它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关于这种影响的原因,在“增量意义上的2号超级大国”一文(见本期)中有所涉及。那里说的意思是,虽然中国经济的总量占全球的份额还比较小,但与增量密切联系的出乎意料的变化比较大,而正是这种出乎意料的变化对世界价格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讨论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增量意义上的大国,增加透明度有怎样的意义。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中国2000年石油进口大幅度增加,下一年又大幅度减小。这样的变化,对世界油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中国进口的平均价格过高。看起来,是中国进口的波动对油价产生了影响,如果能使进口比较平滑一些,即使油价的每日平均值不变,中国进口的平均价格也会比较低。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最好,但是在有些时候,尤其是对别的一些商品而言,进出口的较大波动是需要的。现在考虑,如果将国内产量、消费量和库存等所有有关信息及时向世界公开,情况又怎么样?
再比如说石油的战略储备,即使要搞(这本身是一个很坏的选择),也可以采取完全透明的办法,提前公布以后若干年每年的增加额。与此相反的办法是尽可能保密。同样,关于外汇储备币种的调整也可以选择提前公布计划和保密两种办法。再比如关于粮食、金属材料等大商品的全社会生产、消费和库存的信息,关于银行不良资产和财政情况的信息,包括已经决定的有关计划,等等,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不同的透明度。这些信息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有影响,对有关的国际价格也有影响,甚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中国是一个小国,透明不透明对国际价格没有影响,倒也罢了,但作为一个能影响世界价格的大国,信息问题事关重大。
打仗的飞机最好是隐形飞机,用意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没有人想要将民航飞机也做成互相隐形的。不仅不要隐形,还要尽可能用各种信号说“我在这里”,“我要去那里”。商业广告是花钱让别人了解自己,不仅让消费者了解,也让竞争对手了解;为了品牌和信誉还要讲究诚实。所以说,经商和打仗的基本思路不一样。打仗是所谓的零和游戏(也未必尽然),讲究兵不厌诈,经商是另一回事。
回到2000年石油价格的例子。因为2001年油价大跌,有一定储备的进口国一定后悔上年买得太多,而出口国后悔上年卖得太少。换句话说,如果大家知道中国在2001年石油进口大减因此油价不会高,就会在2000年少买或者多卖,使得2000年的油价没有实际的那么高。事后看来,中国2000年进口的一部分是增加了库存。如果当时就公布了库存的数据,别人就可以预期到中国下一年将减少进口,就会在中国多买的时候多卖。所以,信息透明可以起到相当于平滑进口的作用。换句话说,增加信息透明度可以降低别人对自己的预测误差,也就是减小自己的出人意料的变化,这样可以减小自己的行为对价格的影响。
另外的逻辑说,作为一个大国,要增加某种商品的进口,提前公布了消息会导致卖方提价,而采取保密的办法会蒙蔽卖方。如果卖方是一家垄断当然没办法蒙蔽了,所以只能设想卖方是竞争的。现在的问题是,卖方相信什么逻辑呢?如果卖方都相信骗人有利的逻辑,他们会互相封锁消息。但是谁让别人都相信骗人有利的逻辑呢?这些涉及一些复杂的讨论,不过结论总是,骗人对自己不利,一个大国在大商品进出口等方面保密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已。其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商业往来做得好是正和游戏。
涉及到中长期供求的情况,公开信息更加重要。在1997年的时候,中国国内粮食总库存数量十分巨大。如果将这些信息全部公开(实际上部分公开),包括公开农民家庭存粮的抽样调查数据,鼓励中外企业自己调查农民存粮,就会给世界输出一个信息,今后若干年,中国不仅不进口粮食,还要出口粮食。这会导致预期的世界粮价比较低,使其他国家的农民减小产量,从而使后来实际发生的粮价不会太低。如果采取保密的办法,其他国家的农民以为中国还要进口粮食,就会继续增加产量。到时候,外国粮食很多,中国还要出口,结果世界粮价大跌,就是害人害己。这样的结果,就相当于民航用隐形飞机导致撞机。同样的道理,拥有相当大市场份额的企业,最好公开自己的全部信息包括生产计划,就是告诉别人,我要增产,别跟我撞车。
中国的有关决策者和研究者开始逐渐相信透明有利的道理,但也有不少人仍然部分接受保密有利的逻辑,所以信息充分公开化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研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对有关的商业运作会有很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