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教授在线访谈录

观点 · 2003-04-24 00:00

作者:

返回

根据4月11日海闻教授在线访谈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2003.4.13 网友: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的形势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海闻:目前中国国际贸易形势仍然较好。1-2月份的进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根据4月11日海闻教授在线访谈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2003.4.13

网友: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的形势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海闻:目前中国国际贸易形势仍然较好。1-2月份的进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进口增长速度更快。我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的速度仍然会比出口的增长速度更高一些;顺差会减少,也可能出现逆差。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保持贸易顺差,这不正常。中国已连续九年的贸易顺差,今年出现逆差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网友:中国金融国际化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大,主要想问海闻教授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谈谈他个人看法。

海闻:证券市场国际化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资本可以自由的通过购买中国证券进入中国市场,也可以通过抛售证券而使资本大量外逃。资本市场肯定要开放,但开放的时机、程度和范围则要具体考虑。拉美国家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市场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我想中国的证券市场早晚要开放,同时要制定一系列控制机制以防大规模快速度的资本国际流动。

网友:在全球化下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相当慢, 唯独中国增长惊人, 为什么会这样?既然其他国家在全球化下得不到好处, 那他们不一定喜欢全球化, 他们将会做什么对策? 中国又有什么对策?

海闻:首先纠正一下你的说法,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相当慢并不是因为全球化。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倒有溶入全球化进程的因素。首先,中国仍是经济体制转型国家,各个领域市场竞争的引入会提高各种要素的生产率,加入WTO后许多规章制度的改革也使许多企业生产变得更加有效。这种制度变革所带来的生产力是中国独特的(俄罗斯在引进市场机制方面的改革远不如中国)。其次,中国是一个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基数低,高速度增长比较容易。经过20多年开放与发展,中国已有了充分的积累,现在正步入工业化阶段,速度自然不会慢。第三,中国是个大国,且已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大国的本国市场规模可以为本国经济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在全球化过程,并不能简单地说一些国家受益,另一些国家受损,全球化所带来的结构调整会使任何国家的一部分人受益和另一部分人受损,这就是各国都有人要反对全球化的原因。

网友:在中国增长惊人的同时, 农民的生活却相当艰苦, 而且可见在短期内都不会改善. 那教授预期在什么时候他们的生活才会得到改善? 在那个时候全中国人才可以进入小康的路?

海闻:农民的生活应是相对艰苦而不是相当艰苦,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中国的农民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但不如其他行业收入提高得快。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大家知道,农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小于1,这意味着农产品消费的增长速度(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农民的生活水平的相对下降,解决的办法是让大多数的农民不再做农民,既可以到城镇工作,也可在乡镇搞非农产业。这样的话,从事非农产业的原农民收入会提高,剩下的农民也因为人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收入。比如现在我们还有7-8亿农民,等到只剩下3-4亿农民时,即使其他条件不变,他们的收入就会翻一番。

网友:一个地方是实行简单税制好还是比较复杂的好? 在未全球化下, 我相信简单税制会比较好. 但在全球化下, 如果实行简单税制, 其他国家或地方就有可能看准你简单税制的弱点(例如A 地区政府只收15%的所有利润(简单税制), B 地区为了抢生意,不收商家们地价, 只收 5%商家利润, 但收其他民生杂费多於牛毛(比较复杂的税制)), 那全球化之中复杂税制胜出的机会大增. 这说法有没有道理?多谢指教!

海闻:道理不大。我看不出你说的全球化下复杂税制的优点,那么复杂的税收制度谁还愿意来投资?

网友:按照杨小凯的新兴古典框架,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演进是经济增长重要的因素,那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进一步扩大,您能够从分工和专业化的提高方面如何衡量经济福利谈谈您的看法嘛?或者说这是可行的吗?另外,您招收博士生需要什么条件?

海闻:分工和专业化的原因是使生产要素都发挥出本身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这意味着,用同样的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最好的产品组合,使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超出各自生产时的产品消费,从这一点讲,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了。不过,要在分工和专业化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社会福利还必须包括:交换或贸易。

网友:海闻老师,您好!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一种看法是,为了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以促进经济增长,应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这种劳动力的“廉价”,否则,经济增长肯定会受到影响;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收入,若长期维持低工资,将造成更多的社会不公,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想请教您的是:劳动力的廉价到底应该持续多长时间?

海闻:中国劳动力是否廉价不是可以保持和不保持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且经济不够发达,劳动力就便宜。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劳动工资的增长幅度就会很大。劳动收入低于其他国家,中国仍然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世界工厂”,如果中国劳动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发展国家,中国的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实际工资不可能由政府来维持或抬高,而只能由市场来决定。

中国劳动力资源太丰富,这种低劣状况起码还会持续10至15年。

网友:海老师,

(1) 您作为一个成功的留学归国人员,您是否为此付出一些代价?您觉得国内目前最缺什么样的经济学专业人才。

(2) 再问一个专业问题:您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政策和贸易政策有什么样的联系?全球化是否促使这两个政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加入WTO之后,我国是否需要尽快建立完善反垄断法,以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免遭国际垄断资本的洗劫?

海闻:(1)No pain no gain. 作任何事都是有得有失,看你怎么衡量,拿什么衡量,对我来说,回国推动经济学教学科研是主要目标之一。相对于想做和做成的事来说,代价很小。

(2)竞争政策可以看成是国内政策,贸易政策涉及到与别国的经济关系。在WTO的框架下,只要影响其他国家产品公平竞争的国内政策也在被管辖之内。另外,反垄断不是反“国际垄断资本”(什么是国际垄断资本?这种概念很过时了),而是反独家经营。

网友: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西方经济学对日本经济还有什么作为?欧盟、美国是否步日本经济的命运?(指经济无力增长、股市呈长期下降趋势、财政政策山穷水尽、货币政策到底线、银行企业亏损倒闭加剧)西方经济学是否不具备解决私有制经济根本问题的能力?充其量只是一种技术或调整能力的经济理论?(如其宏观政策)

海闻:我始终反对使用“西方经济学”一词,日本的问题恰恰是市场经济体制被扭曲的结果。日本的主要问题是:

1、产权不清,虽非公有但相互之间错综复杂,层层套迭,使产权清晰中最有交叉的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监督机制成为虚有。

2、对外封闭,日本是一个不开放的经济,从政治、文化到经济政策都不愿接受外部冲击。

3、政府干预。当年的经济奇迹来自于政府干预,现有的问题也是当时政策的后遗症。欧盟的体制比日本强一些,美国的体制更接近市场经济。

网友:据我们老师说:大学读完只具有初级水平。问两个小问题,希望海老师不要思考以直觉作答:

1,什么是理性?

2,请海老师给经济学下个定义。

我希望听到的是海老师自己心里的话,不要引经据典。我特想知道它们的答案。

海闻:1. 自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2. 研究资源配置和人类经济行为的一门社会科学;

(人们往往忽视经济学对人类行为方面的研究)

网友:海闻老师,我是从西北来的。请问:西北企业如何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尽快在国际贸易中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如何利用沿海优势资源?朝什么方向发展呢?

海闻:1.首先搞清楚,西北企业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2.提升地区经济实力,不要只看生产方面,更要注重收入水平.

3.可用减免税收的办法来吸引沿海投资.

网友:我是清华的学生,我听老师讲,中国加入WTO与美国谈判时,美方就是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具体测算了与我方贸易后的潜在利益,不知道海闻老师怎么看这个问题。

海闻:美方和中方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只不过各自估算的潜在利益有所不同,显然这种估算不会精确,但在政策制定中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

网友:海闻教授:分工产生贸易,还是贸易促成分工?这个问题让人迷惑,那究竟分工是贸易的原因,还是贸易的结果。还有,就是为什么通过比较优势(RCA模型或DRC方法)分析认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事实上在国际贸易中又没有竞争力,如何解释这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别,原因是什么?

海闻:1.分工和贸易是同时产生的,也就是说只有贸易(交换),才能使分工有意义.否则,不会有分工。分工是贸易的基础之一(不分工也可以有贸易),贸易是通过分工获得更多福利的必要手段.

2.现实中有许多贸易和非贸易壁垒,还有其他问题.

网友:

1、 如果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成为“自由民主”的国家,石油产出为美国几大公司控制的话,那么石油供应是否会对全球石油相关市场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中国这样的封闭市场也难幸免?

2、 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援助”,例如,秘鲁、巴西、菲律宾等,但这些国家在市场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上都没有明显改进。那么,美国重建伊拉克,能比上述国家结果更好吗?

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邻国,如韩国、马来西亚等相比,在投资环境上孰优孰劣?

海闻:(纯经济学答案,无政治意识)

1、至少石油供给会比现在的情况下多,因为目前由于制裁的原因,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是很有限的。伊拉克战争后,相信总体的石油供给会有所增加。对国际油价可能会出现一些抑制作用。

2、不敢说能比上述国家更好,但有可能比现在会好一些。

3、中国目前投资环境的吸引人之处主要在于潜在的市场和缺乏竞争所存在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吸引些。

网友:听说海老师是2008北京奥运的唯一经济学顾问,您主要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呢?

此外,2008北京奥运对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对外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

海闻:我是奥申委的经济专家,不是奥运会的顾问。我的任务已经完成。

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提供额外的需求,提出更高的标准,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有很多重要影响。

网友:海老师请问您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教材和文献的关系如何看待,还有现代经济学大量的运用数学和各种计量工具是否就意味着经济学在走一条数学化的道路,数学不好的话难道就不能搞经济学了吗?

海闻:文献是原创的研究,教材是对这些文献的归纳和整理。

现在经济学中的数学和计量工具仍然是工具,数学不好很难发展前沿理论,但不能说不可以学经济学,只有数学,没有思想也不可能发展经济学。

数学工具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网友: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但中国利用外资的经验却与传统的两缺口理论相悖,传统的两缺口理论更关注外资流入所带来的弥补本国资本积累和外汇不足的作用,而过去20多年中,外资只占中国投资额的10%,其余完全依靠国内储蓄,因此,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其通过技术和专业技能的转移和扩散,以及通过外资流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是逐渐获得竞争优势的产业,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增进竞争力的效果,就此您有什么看法?

海闻:基本同意你的看法,吸引外商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资本,

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技术,市场,管理能力等。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尤其重要。

网友:海闻老师,大小国的贸易关系被认为小国获益多,这是必然的关系吗?可我觉得从日常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来讲,富人拥有更大的实力控制大局为自己服务,并非像国际贸易所说,两个例子有联系吗?您可以仔细说说吗?

海闻:我指的是双边平等贸易而不是控制资源。别把两个问题搞混了。

网友:海老师,现在的国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影响,实际上不像研究企业经济,宏观经济那容易控制,对国际贸易这个学科的研究怎样才能做到精确和有实际意义呢?

海闻:国际贸易中有很多带有规律性的基本原理,先把不受到干预情况下的关系搞清楚,然后再把现实中的情况加上去。既有现实意义,又不失基本方向。

网友:有人说中国人民币汇率低估,存在很大的升值的潜力,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对我国的外贸部门的利益有多大的影响?

海闻:由于大量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人民币目前有升值的压力。但在三五年之后,随着国内进口的增加,外商投资的放慢,人民币又会出现贬值的压力。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竞争力有负面影响,也考虑到今后有贬值的可能,现在最好是不动。

网友:请问海老师,从绝对优势原理到比较优势原理,到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到产品生命周期等现代的一些理论,是依据什么脉络发展的,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海闻: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是现实的变化。当原有理论不能解释一部分现象时,就出现了新的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脉络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古典到新古典,到现代,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从供给到需求。后面的理论一般来讲都是对前面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网友:严格区分生产要素有什么现实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单一生产要素论,到西方经济学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再到企业家才能、技术等多生产要素,这种区分有什么意义?企业家才能、技术、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如何进行区分,如果不能区分,那么为什么要讲这几种生产要素分开?

海闻: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区分反映了时代的不同特征,在马克思时代,以传统经济为主,企业家才能和技术的作用并不重要,所以,没有单列出来;到了现在这种市场很发达,竞争很激烈,技术很先进的经济中,企业家才能和技术工人已成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生产出产品和在市场上立足的重要要素。

网友:现在主要经济大国,实际上都在采取一些措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进口,而把出口用为衡量经济状况的指标,这是否是明出品给一国经济带来利益,而进口实际上带来更多的笔端?所谓的国际贸易make both sides better off的说法是否可以理解为双方通过贸易而出口带来利益。另外按比较优势的原理和资源禀赋原理,贸易能为双方带来好处,为何出现各国垂青出口而轻视进口呢?

海闻:进出口都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利益,进口的利益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利益,进口的利益主要表现为生产者利益。但一个国家政策制定中受生产者影响大于受消费者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国家注重出口而轻视进口

网友:当前在经济学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一种是出现了大量的经济学的通俗读物,另一方面正统的主流前沿观点越来越令常人望而却步,这多少有些矛盾,如何看待?经济学应该普及化还是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门槛让其变的像自然科学一样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搞?

海闻:这么说吧,前沿的非常需要,只有不断发展前沿,经济学才能更加完善,但是,经济学又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普及经济学也很重要。经济学既要更加专业,又要更加普及。

网友:曾经看见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是讲一个考古发现后评价:如果一个工艺或手艺发展到精雕细凿的时候,它也就发展到了极限,它也就快要死掉了。经济学会走到这悲惨的一步吗?

海闻:只要有经济问题,经济学就会不断发展。手艺的精细程度并不会成为学科发展的障碍

网友:海老师,请问您对目前国际贸易界非常热门的贸易与地理文献如何看待?这套理论会有前途吗?因为我自己的导师在这方面也是主要倡导人之一,所以他让我也做这方面中国的经验验证。Feenstra教授的一些学生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题目。虽然这套理论也有许多很有道理的地方(例如前面一位网友提到的home market bias puzzle,我觉得贸易与地理文献对此的解释还是有一些说服力的),但是我现在对这套理论整体今后是否有生命力很有些怀疑,距离和运输成本在贸易中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海闻:从地理角度来解释贸易应该讲也是一种比较新的发展。对于发展和完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有很积极的意义。做下去也一定很有意思。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具体的运输成本有时候在国际贸易中就起了决定性作用。

网友: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更长,一直是西方经济控制着国际贸易,而相关的理论也是主要从西方贸易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现在中国及东亚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中国在贸易理论方面的研究却还是落在西方之后,而且可以说中国几乎为零,主要的这方面的经济学家要吗是过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要吗是经过西方经济训练的经济学家,比如海闻老师您。中国据预测在不久就会成为世界工场,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的出口进口就有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一,那时中国如果不能引领国际贸易的理论方向,甚至跟不上理论发展的步伐,是不是一种很不对称的现象呢?

海闻:“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中国的贸易也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那么中国的贸易理论跟西方经济学没有区别。只是具体应用上的不同。除非中国贸易有许多新的现象,不一定有一个中国的贸易理论。

网友:海老师,在国际贸易中,对于一国而言,如果出现贸易顺差,只是代表别国欠我们的钱,这种顺差优势最后只能表现为我们去买别国的东西,要不然顺差还有什么意义呢?因而从这个角度说,进出口相等是必然的,那为什么现在各国政府还要采取各种政策刺激出口呢?我们讨论进口多还是出口多,还有什么意义呢?

海闻:追求顺差有国际支付的部分原因,逆差太大要影响国际金融问题。只有美国才不怕大量逆差。现实中刺激出口的政策更多的是反映了生产者的利益。

网友:贸易的保护和贸易的自由化是当前的两大趋势,你认为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众说周知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实行的是自由贸易的政策,而在其对立面的德国实行的是贸易保护的政策,然而二者同时获得了成功,你如何看待中国的贸易政策的趋向?

海闻:对于德国的成功是不是贸易保护的结果还有很多争议,中国贸易政策的总趋向是更加开放。中国是个大国,开放对大国来讲风险并不很大,而由于开放带来的竞争对本国产业的正面影响会远远超过可能带来的风险。

网友:海闻教授,我觉得国际贸易理论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思考和解决中国的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问题,这样说合理吗?您觉得解决地区间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是什么?谢谢!

海闻:你说得很对,国际贸易理论应该可以用来解释和解决区域之间的问题。消除地区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是:从上到下的制度改革。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政府经济行为的进一步减少,这种壁垒将会逐渐降低。

网友:贸易结构优化与优化贸易结构应该从何处着手?

海闻:贸易结构优化好像是市场行为,是市场运行的结果。

优化贸易结构听上去像是政府行为,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网友:都说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而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却大量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而且目前我国能够进入全球500强的企业还非常的少,这很不利于我们参与全球的竞争,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作用,以及我国的企业怎样才能抵挡住他的竞争?

海闻:有关跨国公司的作用可参阅书中(国际贸易)第六章第三节。不过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不一定非要去抵挡,应该想想怎么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成为跨国公司不一定非要世界500强,我们已有很多企业正在成为很有潜力的跨国公司。

网友:中国推行的是以体制内改革为主的渐进式改革,入世以后会不会加速改革的进程,会不会以体制外改革为主。谢谢!

海闻:说得不错,入世会加速改革的进程,世贸组织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中国既然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中国也必须改革成市场经济。通过加入世贸组织,改革的目标已很明确,争论也就消失。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争论不休的目标,而是成为一个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网友:近两年来美国经济下滑,日本经济在低谷中徘徊,欧洲经济差强人意,而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中的唯一亮点.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引资国,根据贸易和投资的替代理论,中国将来的经常项目会不会出现赤字?

海闻:贸易与投资不仅有替代作用,还会有互补和促进作用。尤其是通过FDI,外商不仅带来资本还帮助雇佣劳动,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详细请参阅《国际贸易》(海闻)第六章第四节。

网友:为什么美国不怕大量逆差,而其他国家就会怕那? 有人说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具有单方面支付效应,也就是说美元可以用其印刷成本换取相当于其面值的东西,这是不是美国不怕逆差的原因?但这样会不会给美元的稳定乃至美国金融的稳定带来影响呢?

海闻:逆差的一个问题是国际支付,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

当然长期的逆差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目前美国虽然大量贸易逆差,但它的资本净流入仍然很大,所以总体上还比较平等

网友:国际上认为,中国大陆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人为的低汇率水平(通过盯住美圆),象气球一样越来越成长为巨无霸式的世界工厂,通过输出廉价的商品打击世界范围的制造业,从而使世界经济欲振乏力。您怎么看?

海闻: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对于保持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的确有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别的国家转移到中国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能说这种转移是世界经济欲振乏力,因为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也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关键是其他地方要及时调整他们的政策。

网友:我刚学西方经济学时感觉很好,感觉像一门真正的科学,

可是现在发现其还是很不完善的,很多问题还未解决,不是一门成熟科学,而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而不像物理学那样完整、精密。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优势,这样经济学家比物理学家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呢?

您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海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是永无止境的。这就是经济学比物理学更动态更不完美更不精密的主要原因。

人类认识自己的能力远低于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

网友:前不久看了一篇报道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工厂,可是在中国和外国的很多的大型超市我国的许多的商品不是通过直接的物流配送而是通过其他的例如转口或其他的途径进入大型连锁超市的,为什么?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服务水平还很差,如何看待这一怪现象?

海闻:多种途径进入并不奇怪,大的连锁店有自己的配送系统,如沃尔玛,没有自己配送系统的超市可能通过其他形式进货,当然,中国的服务水平也很差,可能是原因之一,希望你去做个调查。

网友:波特教授在解释贸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与比较优势不太相同以生产力为核心的概念,竞争优势,请问海闻老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海闻:从企业来讲主要讲竞争优势,从国家来讲我们强调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绝对优势,但有绝对优势的企业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网友: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我想知道,中国在知识产权贸易的很多方面都已经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呢!

海闻:不一定要在所有的竞争领域里面取胜,中国在发明创新方面目前没有优势,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可以与之争。

网友:经济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讲究方法,但面对如此至多的经济学领域,甚至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领域也有浩瀚如海的文献要读,我们还是无法下手,请问你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海闻:学基本方法并不需要读很多文献,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基本上体现在原理和中级的宏观微观理论中,要研究具体问题的方法就要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去,先学基本的,再学扩展的,然后就创造自己的。文献中很多并不是真正的文献,要学会删减拣。

网友:在中国剩余劳动力彻底消化之前,是否中国就不应该考虑变动汇率?

海闻:汇率变动不是考虑不考虑的问题,而是外汇市场供求力量决定的问题。

网友:您好!请问在国际货币流通日趋频繁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被减弱吗?现在国际贸易所起的作用到底怎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会弱化吗?

海闻:只会加强不会减弱,经济一体化在整体上会使各国更加紧密相连,但在分工上又会使各国的差异扩大。国际贸易的量也可能更大。

还有一个问题怎么定义“国”,欧盟之间贸易算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这些贸易好象是“国内贸易”,但实际上是原来的国际贸易。事实也证明国际贸易的量和比重都在扩大。

网友:最近看了一份报道说,在最近十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的出口额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同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总份额中的比重却没有提高,而且在从贸易中的获益却下降了,远不能同亚洲四小龙和韩国在七八时年代崛起时从贸易中的获益相比,你如何看待贸易量增加同贸易获益却减少这一现象?你认为发展中国家能在贸易中获益吗?

海闻:你的获益是怎么衡量的,获益下降又是怎么样定义的,指的是单位产品收益还是总收益?下降不等于没有获益,也不可能永远象七,八十年代那样获益。经济总有它自己发展的规律和周期,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把中国在贸易中的获益放在里面。毫无疑问,中国过去二十年中从贸易中的获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网友:在经济学领域存在一种综全的趋势,两种互相矛盾的经济思想经过一些经济学家的综合,形成新的理论,比如paul antony samuelson的中间道路经济学的思想。而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一直有自由贸易和限制贸易之争。我们在中心上课,老师都是赞同自由贸易的,那么是否理论界已经 就此达成了共识尼?是否也存在一种中间道路国际贸易学呢?

海闻:赞成自由贸易的理论是建立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函数上的,也就是说,单从整体的经济福利水平来看,自由贸易是最佳选择。但如果目标函数是社会稳定,那么自由贸易不一定是最佳选择。虽然保护有代价,但如果保护的结果是使社会稳定,政府就会选择保护。详细内容请参阅海闻《国际贸易》第十章。

网友: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了规模递增,可是在国际贸易中如何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在引入不确定性问题的同时,我们就需要考虑测度空间的问题等。如何办?

海闻:目前关于不确定性的国际贸易理论并不多,但国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其他交易中的不确定性有本质性的区别吗?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运用了微观经济学中的各种新的方法,但只是作为微观经济学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

网友:看美国的经济学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大都作为政府的顾问,把自己的经济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的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去检验这些理论,一方面扩大理论的影响,使经济决策更加理性。比如samuelson,mankiw,等等。但中国的经济学家似乎更多的在理论上做功夫,也就是说闭门造车,真正对国家经济有着最直接有力的干预不多。虽然看到林毅夫,张维迎,厉以宁,吴敬琏这些经济学家在对政府作着建议。但总觉与美国经济学家那样积极的理论实践相比有很大差加。如果理论不能得到运用,如同不存大一样。海老师怎么看?

海闻:理论能不能应用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学家,但是不能说暂时得不到应用就失去存在意义。中国经济学家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但可能不象美国人那么直接。有些是正面的建议,有些是反面的批评,都有一定的效果。我相信未来中国政府可能会更直接的使用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顾问。

网友:国际贸易地区化分工的政治风险怎样应对

逻辑如下:政治是一次博弈,而贸易是多次,所以朝鲜也有它闭关锁国的理由?

海闻:关键在于朝鲜政府的目标函数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政权稳定,那么闭关锁国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人民生活水平,那么他就应该改革开放。

网友:按照购买力来计算,有人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应该是1:2

但是实际上却是1:8

这是否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呢?

保持1:8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不是1:2

海闻:要区分可贸易和不可贸易产品之间的差异,汇率主要反映的是可贸易产品的价格比,中国的不可贸易产品比美国低很多。但问题是你并不可以到美国去获得同样消费,而只能在中国。

网友:请海老师先介绍一下他这本新书有什么特点,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的发展有什么新的观点,对于读者会有什么启发。谢谢!

海闻:本书既全面系统准确地论述了国际贸易的各种理论与政策,又提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许多案例和数据(有些数据截止到2002年底)。与国外教科书相比,本书更多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与国内同类教科书相比,又更系统准确且有许多原创性分析。

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争议较大的敏感问题,运用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其加以分析,阐述了其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可以作为国际贸易课程的典型案例分析,也为同学们的理论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走向世界,所以研究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是必不可少的。本书对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发展有很多介绍评论和应用。

海闻教授在线访谈结束问候

各位同学,各位网友:

很高兴再次来到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做在线访谈,与两年前相比,不仅人丁更加兴旺,技术更加稳定,水平更加提高。这首先要归功于cenet网站的全体工作人员,也要感谢你们这些网站的忠实网友。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同仁学子们有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想我们已经初步达到了这一目标。我衷心地祝愿这一网站能够发展得更好,真正成为经济学者或经济学爱好者,尤其是青年学子每天不得不想上的一个交流平台。

今天大家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全部回答,有些问题的回答也未经深思熟虑,敬请原谅,欢迎批评指正。有空我还会来。

海闻

2003.4.1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