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2期
书刊 · 2013-01-20 00:00
返回国际关系理论 1.论霸权的权力根源 冯维江 余洁雅 【内容提要】作者从权力的视角来理解霸权的行为逻辑。霸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良性霸权在运用权力的时候则应当注重权力的生产性、包容性和程序正义性。霸权的权力来源有两类:...
国际关系理论
1.论霸权的权力根源
冯维江 余洁雅
【内容提要】作者从权力的视角来理解霸权的行为逻辑。霸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良性霸权在运用权力的时候则应当注重权力的生产性、包容性和程序正义性。霸权的权力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利诱或胁迫的硬权力,主要通过向权力范围内各成员提供公共产品而获得;另一类是基于认同的软权力,只能由非霸权成员国对霸权结构做出的关系专用性投资来度量。公共产品投入与关系专用性投资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正相关关系,认为投入无形公共产品等同于提升软权力的观点,可能对一国决策产生战略性误导。一个已经积聚了相对丰裕的权力资源的国家如果想增加自身硬权力和软权力,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行事:第一,根据各国对既有霸权国的资产专用性投资的情况,分析既有霸权国的软权力范围,从而避免在这一范围内徒劳地投入公共产品。第二,与既有霸权国权力范围之外的潜在成员交往时,应当长期保持诚信,并且注意其他成员的福利能够按照中性帕累托改进的标准不断提升。第三,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要注意提供那些兼具较强公益性与公害性的产品。第四,在软权力提升议题上应当有更持久的耐性。多数情况下,新兴霸权软权力的获得不是它自身努力争取到的,而是旧霸权自我败坏而流失掉的,由于霸权惯性的存在,这个过程可能历时日久。
【关键词】霸权;软权力;关系专用性投资;战略性误导;公共物品
【作者简介】冯维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洁雅,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稳定部,经济学硕士。(北京邮编:100732)
2.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基于古代东亚历史的案例研究
杨原
【内容提要】自1945年以来,大国相互间的战争变得异常稀少和困难,这一变化使得崛起国与霸权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方式由此前的军事征服和霸权战争转变为通过结盟的形式给小国提供诸如安全保障这样的好处,以此换取小国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对自己的支持和追随。在霸权国不断巩固和扩大其盟友阵营,以挤压崛起国潜在盟友数量的情况下,崛起国能否成功崛起并最终赢得国际政治主导权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从霸权国手中争夺到追随自己的盟国。作者通过详细分析辽国与北宋争夺高丽以及后金与明朝争夺朝鲜这两个古代东亚的案例,对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理论分析和经验考察都表明,作为目前主流战略思想的利益交换策略,并不足以帮助崛起国争夺到小国。而包括威慑和胁迫在内的强制性策略的适当使用,更有可能实现这一目的。这种策略的核心是要让霸权国和小国分别意识到,它们阻挠和拒绝崛起国相关诉求所遭到的损失会大于它们不这样做时的损失。
【关键词】崛起国;权力转移;霸权;联盟;古代东亚
3.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进展与出路
王俊生
【内容提要】作者旨在通过国家利益的视角考查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进展与出路。首先通过对相关国家政策的梳理以及对涉及东北亚地区现有机制的考察,指出尽管各国态度积极并做了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形式正式、规模恰当、功能专门,且能增进地区整体和相关国家安全利益的多边机制安排。接着通过对东北亚各国利益诉求的分析,指出多边安全机制构建的两种路径:正式多边安全机制与聚焦于议题而非机制的专门安排。然后从多边安全机制的概念出发指出了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形成条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东北亚地区为什么迄今仍没有形成讨论中的多边安全机制,并详细分析了上述两种路径对于东北亚地区整体安全利益以及各相关国家安全利益的增进与风险。最后作者指出,聚焦于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迎难而上构筑该地区的正式多边安全机制既不现实,对于客观增进各国利益也意义不大。各国应转变观念,从目前聚焦于机制建设的各种争论中切实转向聚焦于具体议题的专门安排上,能源议题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建构路径;国家利益;朝核问题
【作者简介】王俊生,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邮编:100007)
4.美国在“分裂国家统一问题”中的外交政策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
夏路
【内容提要】作者尝试从权力结构的视角,分析美国在“分裂国家统一问题”中的外交政策。权力结构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其中,外层权力结构体现为美国的全球权力结构与美国的地区权力结构,内层权力结构表现为美国的资方权力结构与美国的社方权力结构。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作者分析了美国在越南、德国与也门统一问题中从支持分裂到默认统一的政策转变以及美国对默认武力统一、默认吸收统一、默认一体化统一等不同政策的选择,并进一步指出美国的“分裂国家统一问题”外交政策及其转变不是单一的行为体取向的逻辑,而是复杂的结构性取向的结果。通过比较研究,可归纳出影响美国“支持分裂”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影响美国“从分裂到统一”政策转变的权力结构以及影响美国“统一模式”政策选择的权力结构。从中可见,内外权力结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外层权力结构相对而言更具作用力,它不仅影响着内层权力结构的变化,更决定着美国外交政策从支持分裂向默认统一转变。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国家统一;权力结构
【作者简介】夏路,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厦门 邮编:361005)
世界政治
5.企业公共外交的价值、路径与限度有关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的战略思考
李志永
【内容提要】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国家利益日渐突破传统地理界限而向全球拓展,海外利益逐渐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结构中必不可少且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护海外利益并适应公共外交实践的新进展,中国在重视政府公共外交的同时,急需拓展涵盖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立体公共外交局面,尤其是拓展新兴的企业公共外交,以弥补政府公共外交的不足。培育和强化企业公共外交意识、塑造产品和品牌形象、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和传播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践企业公共外交的四个基本路径。鉴于中国企业对公共外交的参与才刚刚起步,中国企业公共外交必将大有可为。同时,企业的经济属性、跨国特质以及对自主权的追求决定了企业公共外交功能具有独特的双重性和局限性。作为中国公共外交缺失的一环,企业公共外交应该成为中国公共外交体系中必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丰富国家形象的塑造渠道,开创中国公共外交新局面,促进中国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海外利益;公共外交;企业公共外交
【作者简介】李志永,法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北京 邮编:100732)
国际政治经济学
6.论油权初探石油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
徐建山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地缘政治的地缘要素概念从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现实空间”扩展到以经济、信息轮廓为分界的“虚拟空间”,国家权力的争夺除表现为对土地等现实空间的占有和控制之外,更多地表现为对战略资源的控制。石油的地缘属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确立了其在全球地缘政治斗争中的特殊地位,“油权”也自然成为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油权国是石油地缘政治的行为体,油权国对石油的争夺就是对油权的争夺。油权包括石油资源控制权、石油通道控制权和石油市场控制权,核心是控制权。油权国通过对其他经济体的掌控或牵制,实现政治目的。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下,控制油权的着眼点由石油实物向石油流向和价格的支配权转变,控制油权的行为体由单个油权国向油权国联合体转变,控制油权的手段由以军事干预为主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关键词】石油;地缘政治;国际战略;油权
7.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张建红 姜建刚
【内容提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外交活动、政治关系以及各种制度体系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使命。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断深入和扩展。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国际政治关系、制度体系以及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作者聚焦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制度理论和国际商务理论,研究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首先以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基础提出假设,然后运用 2003-2010年间中国对131个国家的投资数据和面板校正误差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双边政治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维护对外直接投资。第二,双边友好的外交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第三,双边外交活动对一些比较敏感和重要的投资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第四,双边外交活动能够克服东道国制度不完善对投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该实证结果对今后拓展理论以及指导实践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双边政治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调节作用
【作者简介】张建红,云南财经大学、奈耶诺德工商管理大学教授(昆明 邮编:650221);姜建刚,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 邮编:3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