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与清华经管学院的不了情

书刊 · 2011-09-20 00:00

作者:

返回

9月8日下午,《朱镕基讲话实录》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出版社以朱镕基院长的名义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赠书500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钱颖一院长出席了发布会并发表讲话。...

9月8日下午,《朱镕基讲话实录》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举行。《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新闻发布会上,人民出版社以朱镕基院长的名义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赠书500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钱颖一院长出席了发布会并发表讲话。下文据钱颖一在《朱镕基讲话实录》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整理,经授权发表。标题为编者所加。

今天,我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名学生代表来参加《朱镕基讲话实录》首发仪式新闻发布会,心情格外激动。这30名同学中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MBA学生和EMBA学生,他们代表了清华经管学院的4000多名在校学生,也代表了学院的400多名教师和职员,以及1.7万多名校友。朱镕基教授不仅曾是共和国的总理,也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首任院长,担任院长17年,至今仍然担任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

今年4月22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朱镕基院长回到清华经管学院,回到他所熟悉和关心的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老师、校友中间。短片的镜头捕捉到了那天极其热烈、感人的场面:千余名学生在学院外,庭院中,大厅内发自内心地欢迎朱院长回到学院,回到自己的家。我们学院的报告厅只有300多个座位,却挤进了五六百人,不少人站了两三个小时。

朱院长作为清华大学的学长和清华经管学院的院长,他与自己的学生们谈心交心时的真诚和坦诚。他教导同学们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习做人。他教导同学们要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他教导同学们要讲真话。他在清华经管学院的讲话,是一堂生动的课,让在座的同学们终身难忘。

那天,朱院长带来了《朱镕基讲话实录》初稿。他把由他签名的一套赠送给清华经管学院。他说,当书正式出版的时候,他要送给清华经管学院的学生。从那天起我们就期待着这套书的正式出版。今天,这一天到来了。

“世界一流”、“教师为根本推动力”、“为人先于为学”、“追求完美”

朱院长为清华经管学院指明道路

我特别注意到这套书中有五篇与清华相关,其中四篇与清华经管学院相关,可见学院在朱院长心中的位置。这几篇讲话和文章言简意赅,凝聚了朱院长对办好清华经管学院的战略思路。我个人理解一共有四条,可以概括为:建设世界一流学院的世界眼光,把教师作为根本推动力的办学方略,“为人”先于“为学”的教育理念,以及追求完美的人生精神。

早在1994年清华经管学院建院10周年之际,朱院长就专为学院题词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要敢于借鉴、引进世界上一切优秀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中国的国情,办成世界一流的经管学院”。这种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为我们办学指明了方向。多年来,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学院的师生,朝“世界一流”的方向去努力。

在十年前举行的清华经管学院第二次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朱院长着重谈了教师问题,提出了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推动力的观点,并指示学院要把教师引进和培养作为学院发展中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我记得,在我参加的历次顾问委员会会议中,朱院长每次都要询问学院教师引进和培养工作。在朱院长的亲自关心下,学院的教师工作进展显著:在教师培养方面,几乎每一位学院教师都到海外一流大学学习过至少一个学期。在教师引进方面,从2006年至今不到六年时间里,学院共新聘教师69人,其中67人具有海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在几篇文章中,朱院长都反复强调大学教育中“为人”要先于“为学”的理念。他还特别引述他自己在清华电机系学习期间系主任章名涛教授的话,教导学生首先是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这个教育理念在当今功利主义和急功近利盛行的环境中极具现实意义。在当前的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重人才培养,轻人生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重温朱院长“为人”与“为学”的教诲,不仅对我们学院,对我国教育界都是有益的。

2001年6月5日,朱院长到清华演讲并辞去经管学院院长职务。十年来,这篇“辞职演讲”在网上广泛流传,这次却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在这篇演讲中,他把清华精神概括为“追求完美”。他说,要追求完美,就是一定要做到最好。在我担任院长之后,每次向朱院长汇报学院工作时,我都感受到他的“追求完美”、“做到最好”的要求。比如,每当我说到学院在某些方面领先时,他都会说要做“公认的第一”。这种“追求完美”、“做到最好”的精神,督促我们不断上进。

以上这四条,“世界一流”、“教师为根本推动力”、“为人先于为学”、和“追求完美”,是朱院长为清华经管学院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抓住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我们深知,我们的所做离朱院长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但是我们决不放弃,我们努力拼搏。

宏观调控、搭建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加入世贸组织

朱总理推进三大重要决策幕后

这套书中文章和讲话的时期是从1991年到2003年,那时我在美国大学经济系中任教。我对这些讲话和文章的感受,更多的是来自国际经济学界的视角。1992年后,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出现了新的热潮。国际经济学界对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件大事,一是宏观调控,二是搭建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三是加入世贸组织。这三项工作的成就都是历史性的,而这套书中在这三个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讲述了这一时期改革背后的故事,让读者感悟到一些重大决策出台的真实过程。我们从中了解到朱总理作为当时我国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决策者之一,是如何调研、思考、分析和推进诸多重大改革决策的。

首先是宏观调控,包括1993年开始的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以及1998年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不足。书中收集的朱总理在1993年6月9日召开的总理办公会议上的讲话“加强宏观调控的十三条措施”是一篇经典之作。我有幸在1993年6月同另外三位海外华人经济学家一起面见朱总理,并聆听他亲自讲解这十三条,今天再读原文,倍感亲切。我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有二:一是整体思路中提出“主要采取经济手段、经济办法、经济政策,尽可能少采取行政的办法”,这在当时的国际经济学界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在1992年确定建立市场经济后的最好实践。二是这十三条中的第一条“要把住基础货币闸门”,这是抓住了控制通货膨胀的要害,得到国际经济学家们的广泛认可。这两条在当时都是很大的创新,因为它们都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做法。

第二是从1994年开始启动的配套的体制改革,从而建立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这之中包括财税、金融、汇率、企业等多个方面,应该说其中难度特别大的是分税制和税制改革。税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又有复杂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特殊问题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讲话实录》中有朱总理在1993年9月到广东调研时的讲话,以及他回京后给中央写的关于分税制的一封信。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朱总理在这个重大决策中的改革思路和工作过程,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实现最终目标。这两篇文章,一篇是他同地方干部的谈话,另一篇是向中央的报告,一下一上,十分富有启发。他既肯定了前一时期财政承包制的作用,又讲明了分税制的长远好处;既强调了全国大局,又考虑了地方利益。这种智慧确实是高难度改革得以推出并成功实施的保证。

第三是以十年前的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的在开放上的历史性突破。《讲话实录》收录1999年11月13日、15日朱总理两次会见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时的谈话,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这个记录稿真实地展现了朱总理坚持原则,在重大问题上不让步的立场,同时又表现出他的灵活性和谈判智慧,保证了谈判的最终成功。不仅朱总理对技术细节的精通让人们折服,他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同样也发挥了作用,因为他让谈判对手信服和钦佩。这篇谈话实录第一次公开了谈判最后关头的情况,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三件事,宏观调控、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基本框架、以及加入世贸组织,都是在那个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中最重大的决策。这三者的结合实现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资源配置机制的转轨,以及一个开放的国际大舞台。这些举措不仅让中国经济受益,而且它们也获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我读《朱镕基讲话实录》后印象最深的,还应该是这每一篇讲话和文章都体现了一个“实”字和一个“真”字。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本身是讲话“实录”,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内容都是“实话”,都是“真话”。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子和学者,在我们学习和研究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也都应该讲实话,讲真话。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