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读书笔记

书刊 · 2009-08-27 00:00

作者:

返回

子曾经曰过:“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我一无所知,……”(《论语·子罕》)。西方大哲人苏格拉底也常以“我自知我一无所知”来开始自己的谈话。人所共认的大圣人大哲人尚且有无知的领域,对于今人在某些领域无知,...

子曾经曰过:“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我一无所知,……”(《论语·子罕》)。西方大哲人苏格拉底也常以“我自知我一无所知”来开始自己的谈话。人所共认的大圣人大哲人尚且有无知的领域,对于今人在某些领域无知,应该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而是很正常的。当然人都希望从无知到有知,兆丰先生的这部作品恰恰可以使人很轻松地做到这一点。

这本《经济学通识》是2002年版的《经济学的争议》的一个增补本,内容清晰简洁,融合了从1996年至今的几乎所有热点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书中涉猎内容很广,对广义的经济学领域,包括股市、楼市、失业、福利,教育、乃至道德和公平等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书如其名,读完该书,对世事当有深层次地思索和理解。有经济学根底的朋友,会觉得这本书就是自己想要的经济学,大多数朋友也不必再受困于一般经济学教科书诸多图表公式的困扰;而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朋友,书中事实清楚,简单明了,只要能读书看报,同样可领会作者意思。

试举几例,让我们感受一下兆丰博士带来怎样的思想和观点吧。

没有人会认为吃饭会使自己受害,但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到食堂、餐厅买饭吃是受益呢?应该很少。想想我们是不是都不自觉地认为买东西就吃了多少亏似的。实际上当然买卖双方是都受益的。否则何必要买,没事害自己玩?同样,买国外的物品,也是双方受益,而不是相像中的一方受损一方受益。所以坊间流传的出口好,进口不好,顺差好而逆差不好,更多的恐怕只是一个错误。自愿交易对双方都有利。

提到失业,全球恐慌。但兆丰博士揭示,一部经济发展史、社会进步史不正是一部低效率行业的失业史吗?想想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它所取代的BP机(传呼机)还在吗?当然整个BP机行业也消失了,但人们为此而悲伤吗?不!做的恰恰相反,我们为此而欢呼,因拥有更便捷、更便宜的手机而高兴。人类有史以来,有多少行业、多少工种消失。但我们为此而高兴,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进步。否则原地踏步,那才是悲惨的事情。失业并不可怕。

大家都觉得要做自己做的最好的事,经济学指出,我们做的是有“比较优势”的事。譬如一人既是打字员也是医生,他打字在某地是最快最好的,做医生却在当地是最差的。如果他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职业,应如何选择?是选择做的最好的打字员?还是选择做得相当差的医生?当然,打字再快,收入比医生要差很多。所以每人的选择应该是一致的:选择做得最差的医生而不是选做得最好的打字员。人们是在做有“比较优势”的事情。

经济学的核心规律——价格规律——少有人真正理解,这更是让人遗憾。某职业工资月薪五百元,政府嫌太低,非要规定为最低也要八百元,结果如何呢?试想五百元找工作都难,非要让老板出价八百元,恐怕更不愿意招聘人了。某商品价格十元,政府嫌贵,定价八元,试想作为消费者,十元价格都难买,八元的话,生产者岂不更不愿意生产了,结果是产品更买不到了或者质量更差了。所以说,价格不是政府可以规定的,用兆丰先生的话讲,如果政府规定价格真的有用,那政府直接规定每人都是百万富翁,岂不更好?发展经济,岂不简单,政府规定了之。其实这些都是犯了一般经济学者往往犯的错误,只关注看得见的方面。但看不见的,忽视的事物其实仍然存在,仍然在起作用,一点不亚于看得见的事物。

看到这些,恐怕会很惊讶于自己怎么此前连吃饭都不知道对自己有利,反而总认为只卖方受益,而买方吃亏。人受骗上当,往往是被骗子所提供的“免费午餐”所诱惑。但看看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免费午餐”之类的东西,比如免费教育、比如社会保险等。该如何看待呢?一个人考虑问题不全面,往往会认为他不成熟。但大谈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只关注几个行业,不及其他行业,是不是会跑偏呢?比如节假日,往往只关注于旅游、餐饮等行业,大谈对这些行业的拉动作用。一个人的钱是有限的,花在旅游方面多了,是不是就会少买书,少买衣服了呢?这些看不见的行业岂不就萎缩了?因此这些刺激经济的措施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有个故事说道:一个杯子,是空的话,可以注入满杯水,有半杯水的话,可以再注入半杯水,但如果是满杯,就一滴也注入不进去了。故事告诉我们人要虚怀若谷,要认真思考他人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哪怕和自己并不一致。圣人尚且说自己一无所知,读者诸君不妨便如圣人般虚心无成见地阅读该书,当别有一番滋味,多一点收获。如果不再迷信“免费午餐”,而且也能关注到“看不见”的事物,那恭喜您,您已经是少有的掌握了经济学精髓的人了!

冯冠军

烟台大学经管学院

邮箱:ucpfpl@hotmail.com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