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系

书刊 · 2009-06-25 00:00

作者:

返回

乔万尼·阿里吉 著 路爱国 黄平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 作者简介: 乔万尼·阿里吉(Giovanni Arrighi):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1998年开始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乔万尼·阿里吉 著 路爱国 黄平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

作者简介:

乔万尼·阿里吉(Giovanni Arrighi):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1998年开始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的著作以15种以上文字在全世界出版。

阿里吉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1960年获得米兰大学经济学博士。之后在意大利执教,1963年赴非洲。阿里吉先后在罗德西亚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Rhodesia)、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Dar es Salaam)执教,同时开展非洲发展研究。在此期间,他对殖民主义和民族国家自由运动发展影响下的劳工运动的研究颇有心得,认识了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之后两人开展了多项协同研究项目。1969年回到意大利后,阿里吉和朋友们在1971年组建了葛兰西研究小组(Gruppo Gramsci)。1979年,阿里吉加入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特伦斯·霍普金斯一起从事经济、历史体系与文明方面的研究。也就是在此期间,费尔南德布罗代尔中心以世界体系分析的主要中心而远近闻名,并吸引着全世界学者的加盟。

1994年,阿里吉出版了著名的《漫长的20世纪》,重新诠释了13世纪以来的作为"物质膨胀"(material expansions)与"金融膨胀"(financial expansions)之间一系列活动之间的资本主义历史。他在很多方面都很赞同沃勒斯坦的观点,并在近些年更多地关注东亚的经济发展。他还强调自己受到亚当·斯密、马克斯·韦伯、卡尔·马克思、安东尼奥·葛兰西、卡尔·波兰尼以及熊彼特的影响很大。

他的人生伴侣贝弗利·西尔弗也是著名学者,和他同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两人共同完成过多部著作。

阿里吉博士于2009年6月18日上午11点在巴尔的摩平静地离开人世。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两部早期著作《漫长的20世纪》与《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的续写和延伸,集中论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成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过程:一个是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世纪计划"的出现与消亡,另一个是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复兴的领导者。

本书的主要分析重点是美国和中国,它们是全球变革演进的关键角色。

本书的目的既要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来诠释全球政治经济中心从北美向东亚的转移,又要根据这种转移来诠释《国富论》。为实现这个双重目的所做的努力贯穿于全书始终。

(正如Arrighi在书中所说的,斯密历来是被引用最多而阅读最少的作家。作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倡导,社会理论家Giovanni Arrighi想要告诉我们的,恰恰与我们看到书名后的简单联想相反:中国或东亚增长道路与西方增长道路的差异,代表了斯密倡导的基于市场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批判的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资本主义之间的不同;中国和东亚的经济成就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带来了契机,亦即斯密设想的基于平等的世界市场社会(world-market society based on equality)。)

本书目录

代序:资本的曲折道路

--乔万尼·阿里吉访谈录大卫·哈维 / 1

前言与致谢1

绪论1

1960年代中期,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写道:"20世纪开端时,欧洲在亚洲和非洲的势力处于顶点,似乎没有任何国家能与欧洲的武器和商业优势相抗衡。60年之后,欧洲的支配地位却只有痕迹可寻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剧烈的大逆转发生得如此迅速。"亚非各族人民地位的改变"是新时代到来的一个最可靠的标志"。

第一篇亚当·斯密和新亚洲时代

第1章马克思在底特律,斯密在北京3

什么是"精英市场经济"?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回事吗?市场经济还能是什么样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道不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如果它并非自相矛盾,那它又是什么,它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实现?新斯密马克思主义 / 8

斯密动力和大分流 / 16

挥之不去的斯密遗产 / 24

第2章亚当·斯密的历史社会学32在"以往的经济学大师"中,斯密很可能是其著作"被引用最多而被阅读最少的一位"。但无论是否如此,他和马克思一样,肯定是遭受误解最深的一位。

市场是政府的工具 / 34

竞争和利润率下降 / 37

分工和人口素质的恶化 / 43

通向富裕的另类道路 / 49

财富和权力 / 55

第3章马克思、熊彼特以及资本和权力的

"无休止"积累61"发现"斯密在北京并非海市蜃楼。斯密本人不但把中华帝国晚期看做市场发展的一个样板,而且他还认为中国几乎达到了那种发展的顶峰。斯密把中国而不是欧洲看做政府最应该追求的那种市场经济发展的典范。

资本的"无休止"积累 / 65

资本主义危机和创造性破坏 / 72

回顾和预览 / 83

第二篇追踪全球动荡

第4章全球动荡的经济学93

把美国和世界经济1973~1993年"持续停滞"和随后"复苏"的分析与世界资本主义萧条、复苏和危机的这个早期历史相比较,以此作为分析的起点,确定在我们当代全球动荡中,什么是真正新颖和反常的。不平衡发展:从繁荣到危机 / 96

生产能力过剩和持续停滞 / 100

不可持续的复兴 / 107

比较两个长期低迷时期 / 111

第5章全球动荡的社会动力116

一个扩大而统一的世界市场,让规模更小、不那么自我中心和自给自足的那些国家的企业能够享受与美国企业相当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当数量和种类(包括国籍)出现爆炸性增长的时候,这种垂直一体化、实行官僚化管理的跨国公司的优势很快就消失了。阶级冲突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 118

透视南方 / 126

美国复兴的金融基础 / 135

第6章霸权危机146

能够打开这些机制秘密的组合数码是美国世界霸权的建立和危机,而不平衡发展、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以及国家的行动都嵌入在其中。美国霸权及其信号危机 / 148

金融化和货币主义反革命 / 153

"流金岁月":垂死危机的序幕 / 158

回顾和预览 / 163

第三篇霸权正在解体

第7章没有霸权的统治173

美国比英国更快、更深地成为债务国,这不仅是因为其消费主义倾向,而且因为它在全球南方国家的一系列无休止的战争中。

万一美元出现新的崩溃,美国要想在世界货币体系中重获优势地位,即便可能,其难度也要比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得多。挥之不去的越战综合征 / 176

全球化计划的夭折 / 188

中国综合征 / 202

第8章历史资本主义的领土逻辑211

由于在财政上负债累累,这一庞大的新空间生产为中国带来严重财政危机的风险。然而,假定这种危机可以避免或被成功地消除,这种空间-时间固定"不仅对于吸收过度积累的资本,而且对于经济和政治力量平衡转向中国,都具有全球性意义……并可能把中国领导下的亚洲地区置于同美国竞争更有利的位置"。过度积累与空间生产 / 215

剥夺性积累 / 223

过度积累与金融化 / 228

资本主义权力战略的源起 / 235

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融合 / 242

第9章从未存在的世界国家251

中国作为经济和战略伙伴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东亚地区。中国的崛起确实使人回想起美国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崛起。

当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并为遏制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力量,忙于推行西方国家体系中空前的世界政府计划时,形势发生了甚至更剧烈的变化。为此目的,美国对"富有加自由也是权力,因为它带来朋友和仆人"这一观点有了亲身经历。美国保护的性质不断变化 / 255

可有可无的美国? / 260

回顾和预览 / 267

第四篇新亚洲时代的谱系

第10章"和平崛起"的挑战279

中国不是苏联。苏联是帝国主义传统的继承者,而这一传统使俄国从莫斯科周边的一个地区扩张为领土从中欧延伸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区域帝国。与之相反,"目前领土范围内的中国实际上已存在了2000年"。更重要的是,中国对合作意愿的肯定以及对军事挑战的否定,都体现了这样一种形势的战略现实。向中国崛起让步 / 282

走向新冷战? / 287

走向调整与适应? / 292

快乐的旁观者? / 298

未知的长城 / 305

第11章国家、市场与资本主义,东方与西方312

与民族国家和国家间体系相比,国家市场并非西方的发明。亚当·斯密对西方社会科学后来遗忘的事了如指掌,即整个18世纪显然最大的国家市场不在欧洲而在中国。这个国家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在构建中,但其18世纪的成形源于明朝和清朝早期的建国活动。

五百年的和平 / 316

市场经济与中国走向富裕的"自然"道路 / 323

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家 / 333

融合与混合 / 339

美国霸权和日本崛起 / 347

第12章中国崛起的根源与动力354与普遍看法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资的主要吸引力并非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全球有很多这样的资源,可没有一个地方能像中国那样吸引如此多的资本。我们认为,主要吸引力是这些劳动力在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上的高素质,再加上他们在中国国内生产性流动的供需环境迅速扩大。此外,二者并不是外资创造的,而是基于当地传统的发展进程创造的,其中包括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传统。

中国的开放:斯密对弗里德曼 / 357

无剥夺积累 / 364

中国崛起的社会根源 / 371

经济成功的社会矛盾 / 37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