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一个金融结构的视角
书刊 · 2008-12-01 00:00
返回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国内3个影响力最大、会员最多的经济学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www.ce.cn)、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www.efnchina.com)和人大经济论坛(www.pinggu.org)携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我读人大社经济学书”...
2008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国内3个影响力最大、会员最多的经济学专业网站:中国经济网(www.ce.cn)、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www.efnchina.com)和人大经济论坛(www.pinggu.org)携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以“我读人大社经济学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本文获优秀奖。
自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开拓性的统计研究结果《金融结构和发展》(1969)出版以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就成为金融经济学关注的一个核心命题。戈德史密斯通过对35个国家一个世纪的情况所作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经济的强增长和金融的加速发展是协调一致的。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构成金融结构内容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功能的发挥中,市场和中介各自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此,不同类型的金融体系也就具有不同的福利含义。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孰优孰劣,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艾伦(Allen)和盖尔(Gale)指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提供了比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更好的跨时风险分担,而后者则在提供跨域风险分担上比前者具有优势;如果没有面临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有更大的能力平滑其资产收益,因此,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比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但是,撒克(Thakor)指出,艾伦和盖尔的分析忽视了多元银行系统具有的银行挤兑和挤兑传染导致的恐慌对经济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布特(Boot)和撒克认为,银行在促使借款人选择具有社会效益的项目方面更有效率,而金融市场则有利于公司的管理者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决策效率。经济学家对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和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的优、缺点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金融系统。在类似美国和英国的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中,证券市场在将社会储蓄配置给企业、施加公司控制、便利风险管理和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更有效率;在类似德国和日本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中,银行在动员储蓄、配置资本、监控公司管理人员的投资决策和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方面起主导作用。然而,这些国家具有类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长期增长率,因此,从效用角度来看,到底哪种类型的金融体系更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埃斯里•德米尔古克-肯特(Asli Demirguc-Kunt)和罗斯•莱文(Ross Levine)编著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一书指出了以往对两种金融系统的比较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他们仅集中关注了人均GDP水平类似的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人们同意将美国和英国视为市场导向型,而将德国和日本视为银行导向型,并且认可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非常类似的长期增长率,那么这意味着金融结构不起太大作用。为了提供更多关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信息,《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将争论拓展到对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比较。该书提供了涉及150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金融公司、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规模、效率和业务活动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开创性地将金融结构划分为不发达类型、银行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因为与银行导向型或者市场导向型的发达金融系统相比,不发达金融系统彼此之间具有更多共同特征,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对大量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结构进行比较。
《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检验了金融结构——无论是银行导向型还是市场导向型的国家和地区——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绩效是否有影响,还检验了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产生的原因,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管制、税收和政策对金融结构的形成产生的作用。具有习惯普通法传统、对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很强、会计系统良好、腐败水平低、没有外在的存款保险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具有市场导向型金融系统;具有法国民法传统、对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保护较弱、合同执行不力、腐败水平高、会计准则不完善、限制性的银行管制、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具有银行导向型金融系统。在深入分析了各国形成不同金融结构背后的原因和不同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后,作者认为,总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确有影响,但金融结构实质上似乎并没有太大影响,所以,政策制订者应该较少关注他们国家和地区是银行导向或者市场导向,而较多关注法律、监管以及推动市场和银行运行效率。这样的政策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埃斯里•德米尔古克-肯特、罗斯•莱文 编,黄纯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