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信贷消费
书刊 · 2007-03-20 00:00
返回曾几何时,中国人还为“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欣慰,与美国政府的债台高筑相比,这在当时很让人自豪。十多年前流传着美国老太太款购房及中国老太临死前才购房的故事;到了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按揭购房,信贷消费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曾几何时,中国人还为“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欣慰,与美国政府的债台高筑相比,这在当时很让人自豪。十多年前流传着美国老太太款购房及中国老太临死前才购房的故事;到了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按揭购房,信贷消费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信贷消费在西方文化历史进程中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受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启发,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文化和宗教是否真就和经济此密切相关?负债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其说是经济行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如此说来,了解信贷消费文化的历史或许是一个解读文化与经济相关性的好主题。
中国人三十年来在信贷的观念变化是人类消费信贷文化史的一个缩影。
西方对于信贷消费的观念变化,也基本如此。伦德尔·卡尔德的《融资美国梦:消费信贷文化史》一书统梳理了西方消费信贷文化史。
维多利亚时期的美国人崇尚节约、节俭与计划的理财伦理,19世纪的美国人崇尚生活节俭、家有存款、经济克制,但20世纪初,分期付款方式一问世,在激烈的反对声中,一方面迅速为数百万人解决了住房、购车之需,另一方面也很快奠定了其道德基础、法律基础和制度基础,成为场新的革命,使信贷消费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特征——当然,现在已经蔓延到全世界了。正如书中引用的美国社会学大师贝尔在《资主义文化矛盾》中的断言:在破坏新教伦理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分期付款方式的发明。
消费信贷的正确性首来自对消费文化的认同。基于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我看来,市场经济的最大妙处是使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达到了一种极致,而消费使人们的欲望得到了最充分的交换。按照鲍德里亚对现代性的解释,在前现代社会中,社会构以符号交换为中心,而在现代社会中,则以生产活动和商品交换为中心。消费是现代社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消费文化是一步一步为人们所接受的。无论是传统的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中,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主张节制欲望鼓励节俭,更何况是举债消费。消费文化得益于资本主义的活力形式,其影响力压倒了教会、家庭以及国家,被视为使资本主义合化的缘由。
“美国梦”其实是消费文化发展的结果。《融资美国梦》一书开篇就大谈“美国梦”,“美国梦”既不仅仅是房屋、院子、两辆汽车,也并非单纯的“自我实现”,而“既是一套其价值无法用市场来衡量的理想,也是一份价格不菲的想商品清单”,但这种梦想或许就是资本主义的动力。休谟和伏尔泰早就已经说明,认为纵情于价格高昂、声色犬马的消费总是错误的看法很愚蠢。追求高档商品的愿望启动了创新、资本和生产的轮转,从而最终将昨天的奢侈品变为了今天的必需品。更有人认为,追求奢侈品的愿望将文明推向一个更高水平。桑巴特曾明确指出:“不管从哪方面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奢侈促进了当时将要形成的经济形式,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种文化模式中,消费信贷使“美国梦”梦想成真,是使人们需求提前满足的助推器,进而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生活方式。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的创新和进步。消费信贷的进步意义还不仅仅是这些,伦德尔·卡尔德在《融资美国梦》中得到惊人结论:与许多人的看法相反,消费信贷实际上起到了对享乐主义加以制衡的作用。反国内借贷消费的现状,似乎很难推翻这个结论。近年来,国内贷款供房者日众,固定的还贷压力使“房奴”消费行为大为改变,消费信贷使大多数借款者在财务活动上保持克制,坊间此类笑闻不绝于耳,而且成为“房奴”后,个人责任大增且“更过日子”也是不争的事实。阅读消费信贷文化史令人耳目一新,但比照身边现实,我们会发现其实原本如此。读史之乐,莫过于悠然心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