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书刊 · 2006-07-20 00:00
返回让员工的兴趣成为公司关注的内容,让顾客的喜欢成为公司的发展目的,通过人与人的交流而各取所需,甚至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市场。 据说Microsoft要做团队Blog了,在此之前Google早就推出了黑板报,Yahoo搜索日志紧随Google,...
让员工的兴趣成为公司关注的内容,让顾客的喜欢成为公司的发展目的,通过人与人的交流而各取所需,甚至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市场。
据说Microsoft要做团队Blog了,在此之前Google早就推出了黑板报,Yahoo搜索日志紧随Google,……这个名单或许还可以列的更多。现在很多企业都愿意用团队Blog来展现自己对用户的重视,在那里他们不仅仅是介绍公司的产品,更多的是与用户的交流、互动,例如Google的员工在黑板报上交流对女性做工程师的看法、李开复在北京的美食经历等等。这种交流看起来和营销的产品根本没有关系,远不是传统营销理念所描述的方式,而这正是洛克在《刚左营销》中强调我们需要用全新的方式来面对市场的原因。
互联网的时代己经到来,老一套的市场营销手段在今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往而不利。然而尽管我们在管理中一再提到创新,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循规蹈矩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微软这样的业界霸主也不免会表现迟笨。只是市场的变化并不会留给保守者太多的机会。
在以前的市场营销中,公司总是假定顾客不会自发地喜欢上它们的产品,但大众媒体提供了广告模式,公司用它来告诉顾客这件产品对他们的重要性,它不断的“提醒”顾客,甚至把“消息”送到了家门。但这种机械的方式在网络化的社会中将无所作为,数亿的资金流向电子商务网站,拙劣的营销使得它们像马桶里的水,一下子被冲得干干净净。洛克干脆说“市场调研是死路一条”,因为网络市场是微观市场,它是网民个体围绕深层次的共同兴趣自发聚集在一起的,而通过传统市场营销的视角看不到这些,并且也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150万美元搞的电子商务网站还不如29美元制作的“东欧跳舞鼠”网站有人气,难怪有人要喊“我们应该去听老鼠唱歌而不是投入数以亿计美元去做电子商务网站!”,这也是我们要解释的“刚左(gonzo)”。
什么是“刚左”?如果你对这个概念感兴趣,并且正在阅读它,偶尔还会抿嘴一笑,恭喜你,你的这个过程就己经是刚左过程,所谓的刚左就是“结合个人主观兴趣来参与事件”,可以是读书,可以是卖东西,也可以是工作。例如福特公司允许有相同园艺兴趣的员工在工作时间组建了一个网页———OGW(福特公司的有机园艺世界),不仅有工资拿,可以做自己兴趣内的事情,而且公司还提供必要的硬件、资金、技术支持。OGW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关注,他们在这里分享保护根茎、肥沃土壤、制造玉米片以及采购园艺工具、维修卡车的经验。而福特恰恰也提供园艺中使用的卡车、铲车等,这是一个具有良好销售前景的微观市场,这种基共同兴趣、口口相传的交集难道不比砸进大笔资金的广告更好吗?
世界仍然没有变,但需要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不再应该是卓别林电影里的流水线,也不是刻板的面孔和一成不变的规则。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官僚的命令和控制管理可以使员工表现良好,但并不能知道员工在想什么,是不是全力投入工作。而铺天盖地的广告可以让顾客接受该公司的产品,但有时并不那么心甘情愿。那么就放开这些条框吧,让所有人都参与和相关微观市场的对话,这将成为洞见与创新的重要来源。让员工的兴趣成为公司关注的内容,让顾客的喜欢成为公司的发展的目的,通过人与人的交流而各取所需,甚至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市场,而不仅仅是发现。这就是洛克反复要告诉我们的,为什么当公司不再操纵员工、大众媒体不再操纵顾客的时候,公司会发展得更好、市场会成长得更快。
西尔说,我们必须有点疯狂才能生存下去,洛克亲身实践了一下,这也是他被称为“狂怒男孩”(RageBoy)的原因。书中充斥着令人惊诧的事实对比、粗俗不堪的俚语,连随手举的例子都让人忍俊不禁,显然作者是自信的,因为你不买下这本书他觉得你是要失眠的。这也是一本严肃的书,事实的阐述、理论的重构,让我们沉浸在“刚左”世界中。当然,作者谈到了“市场营销”中的各方各面的变化,如产品的价值理念、病入膏肓的宣传模式、想改变人类行为公益广告等等,“刚左”模式正在改变这一切。但洛克说的也并不是不可反驳的。任何不承认时代华纳、迪士尼等在传媒业霸权地位的人,不是发疯就是错乱的。但也不要以为权威不可挑战,今天很多知名网络媒体像Yahoo,历史也不过才十几年,就己成为新的媒体巨头,而这种挑战“显然”和“不可动摇”地位的做法,恰恰就是“刚左”。
然而,“刚左”实在也是一件消耗的事情,因为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兴趣意味着员工的工作效率将被稀释,观察顾客的习惯则公司投入更多的人力。并且,员工是否真的具有创造力很难判断,顾客的习惯和商业机会总是未必统一,这和公司的营利初衷总是若即若离。对于这样的矛盾,我们很难设计一个合适的模式,使得管理者可以互相参照。《Google创新机器》中访问Google的老总,Google管理创新的方式可以被复制吗?CEO埃里克·施密特点点头。那为什么还没有其他公司效仿Google?“I don’t know。”这有些让人疑惑不解,然而无法复制本身何尝不是一种刚左,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有它独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