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的“深”与“浅”
书刊 · 2005-09-02 00:00
返回近日,在京开会期间,仔细阅读了林毅夫教授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同学的对话形式的著作《论经济学方法》,感触良多。因而,借题发挥,想从有关经济学研究的“深”与“浅”这一角度来谈谈经济学的方法问题。 各种学科的知识大抵都有“...
近日,在京开会期间,仔细阅读了林毅夫教授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同学的对话形式的著作《论经济学方法》,感触良多。因而,借题发挥,想从有关经济学研究的“深”与“浅”这一角度来谈谈经济学的方法问题。
各种学科的知识大抵都有“深”和“浅”之分,入门的知识较浅,进一步钻研下去的知识较深,社会科学亦不会例外。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学科中知识的“深”和“浅”,不仅仅指的是经济理论本身的“深”和“浅”,更多的一层意思是指经济学研究工具的“深”和“浅”,而后者的“深”和“浅”又主要地是从运用数学工具的程度来加以区分的。例如,属于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工具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在大学的经济学教学体系中都有初级课程、中级课程和高级课程之分,区分的主要标注就是运用数学的程度,高级程度的经济学教科书,初学者或外行人乍看之下往往都会误认为是数学课本。此外,从经济学科自身的演变过程来看,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大都是以文字形式来表述,有时也会附加一些图表,“边际革命”以后到新古典经济学,几何图形和数学方程愈来愈多地成为经济理论的表达形式,由此产生了经济学科中的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经济学也愈来愈为一门必须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才能掌握的深奥的社会科学。
与经济学科中知识的“深”和“浅”的区分标准相对应,大致上也可以将现时代的经济学家划分成4种不同的类型,即:浅入浅出的经济学家(第I类型),浅入深出的经济学家(第II类型),深入深出的经济学家(第III类型)和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家(第IV类型)。
第I类型浅入浅出的经济学家,大都相对缺乏系统严格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工具的学术训练,学习的经济理论“浅”,研究的经济问题“浅”,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亦浅显,有时误的问题和写的文章自以为有趣,实际上往往论为俗气。浅入浅出的经济学家或许对经济学科的知识普及推广会有一点点用处,但对经济学科的知识积累却不会有贡献。在经济学界,这一类浅入浅出的经济学家往往会显得可笑。
第II类型浅入深出的经济学家,实际上他(她)们的“深”是必须要加上引号的,意即所谓的“深”。“浅入”代表他(她)们同样缺乏系统严格的经济学训练,同样地,学习的经济理论“浅”,研究的经济问题“浅”,但是,他(她)们却不甘心自己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显的浅显,反倒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把自己浅显的研究用复杂的数学工具包装成一种“深奥”的理论,用理论研究形式上的“深奥”来掩盖肤浅的研究结论。浅入深出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科的知识普及推广和知识累积不仅没有贡献,反而会“混淆视听”,起到负面作用。经济学界中,这一类浅入深出的经济学家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可恶。
第III类型深入深出的经济学家,大多是一群以学院派为主的主流经济学家,受过系统严格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工具的训练,按照规范化的方法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他(她)们的研究工作,或是以理数方法为主来研究涉及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那些深奥的经济理论问题,或是从计量方法为主来研究社会经济运行中复杂的实际经济问题,或是通过改进和创新来提出新的经济分析工具。他(她)们的对于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促进了经济学理论逻辑的严密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加强和扩展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改进和丰富了经济学家从事研究所凭借的“工具箱”中的内容。深入深出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学界中一群的顶尖学者,他(她)是推进经济学科的科学化和经济学科知识累积的主体力量。当然,勿庸讳言,由于深入深出的经济学家在经济研究中对于数理逻辑的强调和对规范化的极其重视,当在研究中遇到一些不能很好地在纳入现存规范化的分析框架中用数理逻辑的形式来展开研究和解释的新的经济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搁置一些新的重要问题的研究,导致了所谓形式化对思想性的阻碍这种结果的发生。但是,总体而言,在经济学界中,深入深出的经济学家是一群可敬的经济学家。
第IV类型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家,大致上又可以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深入深出的经济学家,他(她)们受过系统的经济学理论训练,却没有受过严格的经济分析工具运用的训练,同样也基本上没有从事过以数理方法或(和)计量方法为主的经济研究。但是,他(她)们对经济理论有极高的悟性,对社会经济问题有极其深刻的洞察力,其经济研究往往不是用主流经济学家建模的方法,而是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文字描述来展开的,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说出了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和深刻的经济学道理。他(她)是为数极其稀少的天才型经济学家。另一类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家则是从深入深出的经济学家群体中脱颖而出的学者,他(她)们的经济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和由深化浅的历程。也就是说,通过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工具由浅入深的系统严格的训练,他(她)们得以借助数理逻辑来从事规范化的经济研究,通地大量富有成效的深入深出的研究,他(她)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数理方法或(和)计量方法,而且对规范化的经济研究中的数理逻辑的本质和精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了一种对经济学方法的认识的升华,因而开始摆脱单纯的数理逻辑的思维形式来思考和研究经济问题。在他(她)们研究的论证过程中推理的逻辑严密性和研究结论的深刻性,与借助于数理逻辑形式的深入深出的经济研究相比较,竟然一点也不会逊色。可以认为,深入浅出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界不仅是一群可敬的经济学家,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群可爱的经济学家。
作为极为罕见的例子,科斯是一位未经过深入深出经济研究而直接达到深入浅出境界的经济学大师。科斯是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才,人们只能“心向往之”。况且按照米勒的说法,人们能够幸运地发现“科斯定理”和“M—M定理”这样的时代条件可能已经很难重现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能够达到深入浅出境界的经济学家来说,他(她)通常都经历了从深入深出到深入浅出的经济研究这样的阶段转换,例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贝克尔,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海外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如果要在中国的经济学界要找出一位经由深入深出达到深入浅出境界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一位。我想,每一位认真阅读了林毅夫教授《论经济学方法》这部对话形式的学术著作的经济学家,大都会欣然同意我的看法。
诚然,倘若从《论经济学方法》这部学术著作的体例和对话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来看,全书的内容虽然取材于“对话”,但是,书中内容给人的印象却更多的是“课堂问答”,学生提问加老师回答,比较缺乏学生对老师观点的质疑和交锋及师生的共同讨论。学术对话中,哈贝马斯坚持的一个重要立场是,对话的前提应该是对话者之间的平等。从这层意义上讲,对话应该是对话者之间平等的或对等的双向交流,而非“课堂问答”式老师对学生的单向教诲。这一看法,我是从参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三人谈”学术讨论会时,从汪丁丁教授那里听来的,在此借用权当我自己的一点书评意见。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