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老教材

书刊 · 2003-11-07 00:00

作者:

返回

学习经济学直接阅读原版教材更好一些。但是很多人需要推荐国内编写的经济学教材,这可能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我原来有一个误解:国内编写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科书是越新越好。昨天偶然翻了一下陈彪如先生的国际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直接阅读原版教材更好一些。但是很多人需要推荐国内编写的经济学教材,这可能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我原来有一个误解:国内编写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科书是越新越好。昨天偶然翻了一下陈彪如先生的国际经济学,突然心血来潮,跑到图书馆研究了一番过去的老先生编写的教材,才发现现在好多教材实际上赶不上当时的水平,这或许是浮躁与不浮躁的区别造成的。试举几例:

华东师大陈彪如先生的《国际经济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吴大琨先生的《国际经济学》(可能记错了,好像叫《国际经济学概论》),除了新贸易理论介绍稍嫌单薄以外,好像比近两年出来的一大堆国际经济学的教材好很多。看得出来,作者确实弄懂了人家的理论,才能够精炼而不单薄地把道理讲清楚--真正弄懂人家的东西,在国内的学术界,现在在一定意义上还是奢侈的事情。或许学问从来都是奢侈品罢。

国际金融的教材也是多如牛毛。但是现在看来,那本钱荣堃先生的《国际金融》仍然是国内教材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好像很多地方参考的是米德的《国际收支》。当然,姜波克教授的《国际金融学》是很不错了--不是复旦丛书中的那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前两年出的那本。

微观经济学的教材现在什么人都敢写,错误百出的也屡见不鲜,自己上了职称的同时,大误人家子弟。昨天看到朱绍文先生和俞品根在商务印书馆出的《现代微观经济分析》,干干净净的行文,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真是难得。还有原来高鸿业先生和吴易风写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不是现在流行的这套--看起来也是条理井然。

当然,这些老书用来作教科书现在可能不太适合,但是作参考书却很有价值。一些学校现在都在用原版教材,搞双语教学,有的成功了,但是不成功的也不少。可见双语教学也是有条件的。但是在老师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自己阅读原版教材的同时,参考国内好一点的教材不失为权宜之计。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老教材中,通常都会有“评价”。这些评价我们都不爱看--不爱看就不看好了,用不着怨气冲天,因为这些东西是历史的产物,也跟当时的风气有关,就像现在国内的经济学文章流行数理和计量模型一样。熊十力的办法很好:“挑人家好的东西读。”

参见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57&rootid=&id=3810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