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它千百度――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
书刊 · 2003-05-21 00:00
返回在大学教授《经济学》也有些年了,每年都为给学生选定教材费一番思量。现在国内大学第一次开设《经济学》这门课,都安排在学生学了高等数学之后。因此,作为教材,应该有两个功能:一是入门,让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直觉;...
在大学教授《经济学》也有些年了,每年都为给学生选定教材费一番思量。现在国内大学第一次开设《经济学》这门课,都安排在学生学了高等数学之后。因此,作为教材,应该有两个功能:一是入门,让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直觉;一是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工具,让学生体会到经济学运用数学后的优美和简洁,也就是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经济学技能和技巧。或者按照通常的分法(把经济学分为原理,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教材要兼具经济学原理和中级经济学的内容,处于它们二者之间的水平,只有这样的课本才是合适的。因为选用教材与自己学习不同,对后者来说,你可以买上若干本书,补充着读,但是给学生选课本,却只能是一本。而问题就恰恰在于,兼具入门和科学训练功能的教材,是很难觅到的。就本人所顾及的范围,还没有见到。
在这个意义上,英国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正可填补此市场空白。它既有经济学入门教材的通俗易懂之特点,又恰当运用了微积分等高等数学工具。我以为这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也是它被国外一些著名大学选用的原因。在教科书这个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没有特色便无以立足。
迈克尔·帕金的名气和学术地位并非显赫,他既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和其他重要大奖(象萨缪尔森和曼昆),也不是什么经济界高官(象原来的斯蒂格利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第一流的经济学教材的编写者。可以这样说,在入门教材上,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教授的《经济学》无疑是执牛耳者。尽管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有后来居上的气势,但是本人固执地认为,在短时期内还不能撼动前者的地位。而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虽然被国内有些学者称赞即将成为继萨缪尔森《经济学》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但这也许还需要更长的等待(萨缪尔森快90岁了,还能写多久?)。理由是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不区分微观和宏观。在中级的档次上,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和杰佛里·萨克斯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是最为人们所青睐的。而在中间,留下一段明显的空白,迈克尔·帕金的《经济学》恰到好处地"趁虚而入"了。
选择教材,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跟风,别人选用什么,我就选择什么。其实,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有特点,别人适合的,未必对你适用。比如,更多的人都喜欢读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认为曼斯费尔德的《微观经济学》要逊色一些,而我本人的感觉却恰好相反,曼斯费尔德的这本书,读来更清澈透明,而平狄克的那本,却稍嫌散乱。如果你对流行的教材感觉不合适,不妨试着看看迈克尔·帕金的这本《经济学》。当然,这倒不是说,它适合所有的人。
帕金在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用一段不短的文字,从浅明的实例入手,将该章的内容和必要性作一个概括性的说明。读者看后,就对每章内容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整体的把握,这一点对学好经济学是非常必要的。有了这样的提示,在读者的脑海中,经济学大厦的结构就会越来越清晰。
在每一篇的最后,帕金以对话的形式,总结刚刚学过的内容。因此,你可以看到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加里·贝克尔(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小罗伯特·卢卡斯(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等人的精妙之论。在经济学历史上做出划时代贡献的人物,举凡亚当·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 杰瑞米·边沁、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熊彼特、罗纳德·科斯一一出场,他们的名言、简历、照片和重要思想使我们有机会重温大师们的风采,以及时光流逝之中经济学的演进轨迹。
作为优秀的教科书,帕金的这本书,除了语言活泼、实例生动,更有学术上的严谨和深刻。本书内容全面,包括了经济学几乎所有的分支和它们的最新进展,对每一部分的深度都有恰到好处的把握:既不过分详尽,也避免重要的遗漏(看看它对垄断与价格歧视的分析就可有此体会)。别忘了,帕金教授曾经在《美国经济评论》等一流经济学杂志发表了160多篇论文,并担任过加拿大经济学会的主席,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经济学家。
帕金的这本《经济学》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我认为它对博弈论的论述就不很生动有趣,比不上该书其他部分,也没有其他几本著名教材介绍得全面。但是,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比如你喜欢IS-LM模型,觉得它简洁合用,但是萨缪尔森的书里,就不用它。
本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它高档次的装帧和色彩明亮的封面。把书打开,漂亮的葡萄园、超市、格林斯潘的照片… …很是养眼。再看那些技术图形,精雕细琢,象优美的绘画。
书确实贵了些,精装本399元。不过,出版社已经着手推出平装本,并将有分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如果自己收藏,精装版本当然是物有所值,而后者作为教材,不消说,是十分确当的。
当然,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梨子的味道如何,还得读者自己去品尝.您不妨试着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