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晋川教授谈研究型大学经济专业课程设置

新闻动态 · 2007-08-21 00:00

作者:

返回

2007年7月25至26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教授在发言中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为例谈了研究型大学经济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浙大自1998四校合并以来,经济学科发展比较迅速,...

2007年7月25至26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教授在发言中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为例谈了研究型大学经济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浙大自1998四校合并以来,经济学科发展比较迅速,主要有三方面的转变。第一、研究范式的转变。主要表现是本土化问题、现代化理论与规范化方法三者相结合。第二、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并同中国实情相结合,学生整体水平提高。第三、师资队伍的改善。在浙大近十年引进的二十几位教师中有一半具有海外学位,另一部分为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极少“近亲繁殖”。

史教授主要讲了浙江大学本科办学理念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影响。他首先谈了经济学课程体系的转变:1980——1991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传统政治经济学课程大幅减少,西方现代经济学课程及工具课的门类和课时大幅增加。1991——2001为第二阶段。1988年教育部在四川大学召开全国综合性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学大会,1990确立了11门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只是其中一门。虽然1999年重新确定为8门,但核心没变。在这一阶段,学科交叉课程在经济学教育中明显增加,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经济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现代经济学的大量引进,有些课程和自然科学本身有交叉面。二是与浙大以工科背景为主有关,在这方面比较强调。2002----2008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教学计划,02—05教学计划和06—08教学计划,其中02—05教学计划学习光华和武大,以试验班形式教学,02—05的计划向斯坦福大学学习。计划有两方面特点,第一是数学类课程增加;第二是强调经济学基础理论。同时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

其次是经济学办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传承性向研究性转变,侧重研究性,主要体现为讨论课的设置。第二,培养层次由国内视野向国外视野转变。02试验班的开设是培养能到国外读书的学生,等他们从海外毕业回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分工模式并非有人说的智力外流。第三,教学内容由纯专业性课程向交叉课程转变。第四,教学方式由满堂灌向以学生为主转变,设置个性化的课程。

最后史教授略谈到了经济学科深化教学改革仍待探讨的问题,包括课程广度和课程深度、经济思想和数学方法、案例教学和理论解释等相互间的侧重点问题等。

注: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南方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深入探讨共同关心的议题。每次论坛讨论成果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以记录中国南方高校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轨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