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商学院企业社会责任案例课的多样性——第六届全国MBA
新闻动态 · 2014-09-09 00:00
返回8月26至28日,第六届全国MBA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圆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全国MBA教指委支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和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8月26至28日,第六届全国MBA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圆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全国MBA教指委支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和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商学院的90多位MBA教员、50多名企业或机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于27日上午正式开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姜万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尚玉钒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主题演讲第一环节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商学院教育,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贾峰主任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仝允桓教授两位嘉宾都认为MBA教育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内容,引导学生把企业利益放在保证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的大前提下实现。在主题演讲的第二环节中,周祖城教授认为商业伦理是社会责任的核心命题并予以论述;英特尔的首席责任官杨钟仁先生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圈的实践。主题演讲的第三环节是案例教学经验分享,河北工业大学的王云峰教授、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李伟阳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的钱小军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杨东宁教授分别围绕比纳食品和三鹿奶粉两个案例,交流了教学设计和体会。
27日下午安排了四个案例演示课堂。每个课堂抽出50人,分成10组,每组5人分别进行小组讨论。光华西安分院的马蹄形教室,以及众多独立封闭的小讨论室为案例演示课堂提供了精彩的环境体验。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东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学校的专家们分别就五矿海外、泰普森、雅戈尔工业城、宜信四个案例,针对不同成熟程度和开发阶段的案例,进行课堂演示。在此基础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从企业的角度、来自全国的MBA教员们则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别进行点评,不仅讨论这些案例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也对如何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进行案例教学展开了多样化的讨论。
28日上午的议程安排更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问题,目的是建立双向沟通,既让教员们更多了解企业实践中的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挑战,也让企业更加了解商学院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案例。随后的实践辩论环节将本次会议推至高潮。来自阿里巴巴、宝钢集团、华耐家居、国家电网、蒙牛乳业等六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两名MBA教员参与了此环节。八名嘉宾分为正、反两组,围绕“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应当标准化”的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双方抛开各自的价值观,对各自的立场进行了深入的辩护。正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标准化才能衡量企业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虽然没有明确边界,需要考虑企业的资源能力和发展阶段,但是管理的逻辑、技术、方法可以标准化,推行的范式可以标准化。反方则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标准更应该是一种行动指南、价值导向,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标准,如果强制设立统一标准,可能会事与愿违。清华大学的姜朋教授以碧可护肤品案例为例,讨论企业实践与课堂案例的转换问题,认为适当激励MBA学生撰写商业伦理案例是企业社会责任教学的重要方法。北京大学的周长辉教授在总结点评中强调了社会责任的“觉悟”,并提议在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中加强道德感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联生教授发表了闭幕致辞,倡导商学院共同致力于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商业领袖。
28日下午,在光华西安分院和西交大管理学院的支持下,70多名参会代表分为三组,对霍尼韦尔、陕文投、银桥乳业三家当地企业进行了参观,并就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
作为探讨商学院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全国性会议,研讨会本身也经历了多年演变。上海交大的周祖城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杨东宁教授作为全国MBA教指委指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课程责任教授,轮流负责组织筹备研讨会。在26日下午的预备会环节,周祖城教授回顾了从2007年第一次举办至今,从两年一次到每年一次,历经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多个城市,讨论的范围越来越明确,主题越来越有教学针对性。杨东宁教授结合由蔡洪滨院长和徐淑英教授推荐的《改变世界的管理教育》一书,简评了企业社会责任课程教学的一些创新方向。光华管理学院的王新超教授、武亚军教授、徐菁教授等出席研讨会并主持或点评了主要的案例教学演示课堂内容。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和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的两位实习生,作为承办方的核心工作团队,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和运行全过程。会议期间,北大光华西安分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志愿者们提供了大力支持。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环节设计紧凑,互动性很强,对改善各自的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启发。尽管因为时间原因,部分讨论不能充分展开,但这也给下一届会议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上海交通大学的周祖城教授认为,本次研讨会是“历届会议中内容最丰富充实的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