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组建“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
新闻动态 · 2010-01-20 00:00
返回2010年1月11日,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耀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邢惠清宣读了《关于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通知》...
2010年1月11日,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暨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赵耀辉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邢惠清宣读了《关于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通知》,多位专家、学者发言祝贺中心成立。以下是会议具体内容。
萧群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副部长):
在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之际,我代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表示庆祝,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为了适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大需求,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同意,北京大学批准,成立于2001年的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于2010年元月1日起正式扩建为“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心旨在通过跨学科、多层面的研究,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健康长寿的友好型老龄社会的建设。北京大学历来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学科研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北大的健康与人口老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优良的学术传统,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衷心希望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能通过跨学科的交流,取得更大的成绩。
邢惠清老师宣读《关于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通知》:
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通过,并经北京大学批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原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于2010年元月1日起正式扩建为“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经研究决定,任命曾毅教授为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根据章程规定,由曾毅主任任命赵耀辉教授、郭志刚教授、柳玉芝研究员、王培玉教授、陆杰华教授为副主任。其中柳玉芝研究员为常务副主任。
周其仁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我的第一句话是表示祝贺:中心议题重大,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多,值得北大的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共同努力,把这个重大课题研究向前推进。第二句话,我代表国家发展研究院表示一个态度:虽然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建制上放在国家发展研究院,但两者之间并不是行政指挥关系,而是提供服务的关系。我们希望有机会给曾毅老师领导的研究群体尽可能地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健康老龄化这个科学难关的攻克做出一份我们的贡献。
曾毅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代表新扩展的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发言。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群体,包括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其他多个系所,如医学部公共卫生部、精神卫生所、社会学系、人口所、生命科学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萧群部长和周其仁院长在讲话时已经表明了学校和国家发展研究院对中心的希望,我们只有继续努力,进一步发展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把原来已经成立的中心改名?是因为国家的需要:人口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整个民族和国家要面对这一挑战。把中心改名为“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是要使老龄化健康地发展,要达到健康、成功、有活力的老龄化。要做到这一点,仅仅研究老年人的健康和家庭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扩展,要改名,努力把这个使命完成好。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开展18项科研课题。这里只提两个在国际国内这个领域最大规模的项目。一个是从1998年到现在开展了11年的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另一个是赵耀辉教授领导的,中国经济中心组织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研究。前一项调查侧重于高龄老人,后一项调查则特别关注退休前后的中年人和年轻老人。这两个项目互相配合起来,就构成了对中、老、高龄老人的整体研究。这两个大型项目集中在同一家研究机构,据我了解,在国际上我们是独此一家,也确实是责任重大。我们今后要继续努力把这两个项目和其他16个项目做好,为大家提供数据支援,也提供对国家有利的一流的研究。感谢海内外个人、机构对有益于健康老龄化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最后,再次感谢在座各位参加今天的会议。
胡鞍钢教授(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祝贺曾毅教授领导的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050年老龄人口会超过3亿人。我在20年之前写《人口与发展》时就认识曾毅教授,当时我提出要应对三个人口高峰造成的问题,一是15、16亿人的吃饭问题,二是8亿到9亿人口的就业问题,三是3亿多老龄人的养老问题。相对前两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养老问题。养老和健康的问题可能会在整个21世纪上半叶困扰我们。曾毅老师领导的中心把对中国的挑战视为对自己的挑战,研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他们在10年的研究中,利用自己的第一手调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已经建立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基础。在今天下午的讨论会上,我了解到课题组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预祝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姜卫平教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很高兴来参加这个庆典。第一是祝贺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心成立非常有意义,它具有研究能力很强的团队,顶级的专家和教授。第二,期待中心有更多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第三,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学术库,向政府部门传播学术前沿的思想观点,为政府决策提供学术支持。我期待中心的学术成果能够汇集到学术库,服务国家。
卢春山(国家计生委发展规划司战略规划处处长):
去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和北大签署了合作协议。国家发展研究院也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现在,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又进一步扩大,担负起重要的研究职能,把国家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来挑战。我们对此表示祝贺和感谢。曾毅主任、郭志刚教授和陆杰华两位副主任,都是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的委员,而且是资深委员。所以说,中心的研究团队长期以来为计生委的工作做出极大的贡献和支持,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
张车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健康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问题。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实现健康的老龄化不仅是我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的难题。没有国家提出完美的答案。因此,中心承担的是全世界的使命。期待中心能够给中国和全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卫教授(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心在过去几年中从学科发展到推动国家的决策都做出很大的贡献。中心的积淀很深厚,研究力量很强大。我热烈祝贺中心的成立和发展,期待它有更好的发展,并希望中心和我们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展开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尹志刚教授(北京市人口研究所所长):
中心成立的意义非常大。老龄跟踪调查持续11年,这一项研究非常难得。我希望中心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希望我们将来能够融入中心的研究团队,在曾毅老师的协调下做一点事情。
王五一教授(中科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健康地理研究室主任):
中心应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而重组,名字取得非常好,非常准确和概括。什么叫健康老龄化?从个人的角度,是指每个人在老龄过程中,要保持长寿,生理和心理要保持健康;而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是指国家的发展不受老龄化过快、不恰当的影响。研究这个问题,特别重要的是要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另外,研究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前瞻性。我们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和曾毅老师合作研究了长寿区的特点,发现长寿确实具有很大程度的地域分布性。这个例子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曾毅教授领导的队伍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第一,有合格的领导人,第二,有年轻的研究队伍,第三,有很好的理念和文化。特别地,曾毅老师对研究非常执着。希望中心作为一个平台,带动国内外研究机构发挥作用。
杨泽教授(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卫生部门过去的重点始终放在疾病上,为此我们也呼吁了很久,要把重点放在健康而不是疾病上。但我们受限于基金,在过去只能把重点放在对重大疾病的控制上。但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个背景下,中心的成立恰到其时。和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样,我国随着老龄化也很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的现象,他们非常需要来自社区和医疗中心的医疗辅助措施。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希望它能够被提到国家的日程表上来。
黄悦勤教授(北大医学部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第六医院副院长):
现在谈到老龄人健康都是身心健康一起谈。大家平时有一个口头语叫做 “老糊涂”,觉得老了就应该糊涂,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能否做到老了不糊涂?或者,老糊涂了怎么办?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60、65岁左右的老年人很多还很健康,他们面对的问题是再社会化:怎样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怎样从支配地位变为从属地位,怎样调整身心。8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需要有人照顾。6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在3-5%,这是一个很大的人群,而老年抑郁的患病率又5至10倍的多于老年痴呆。人们的观念中,老年人是腿脚不好所以不出去,其实可能是由于抑郁。然而,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没有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来进行护理。新的中心现在成立,我们希望研究能够综合精神医学的角度来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我们精神卫生研究所较多地局限在老年人的生物特性,而在座的专家更熟悉社会特性,双方的合作能够达到单学科研究不能达到的一些目标,我们非常高兴看到这一点。
王培玉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系主任):
很高兴中心有很好的学术交叉、融合的研究氛围,能够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公共卫生医学、生物学多个专业的角度来研究老龄化问题。然而,从实际操作来说,我们国家的学科划分机械,跨学科研究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例如,报研究课题时可能不知道被归到哪里。怎么努力克服这个问题,让领导从观念上接受这个多学科的团队,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郭志刚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我们所指的健康老龄化不一定仅仅是生理的、精神的,狭义的健康,还应该是社会的、全面的健康。我希望我们的研究不要局限在养老问题,因为老龄化一定涉及到老年人和其他人口的关系。如果我们研究劳动力内部的老龄化,育龄女性内部的老龄化、小学适龄段人群未来的老龄化,那么老龄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就变得非常大了。实际上,人口的变化是社会整个变化的一个基础条件。我希望,中心建立起来之后,能够建立一个平台,团结更多的学者,为国家发展提供服务。
顾军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引起了社会科学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自然科学的关注。从最近的科学发展趋势来看,生物人口学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全世界已经蓬勃发起,但在我国还有所滞后。我们希望中心的成立能够推动生物人口学的发展,推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
雷晓燕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我加入经济研究中心两年,一进来就加入老龄化的研究项目,包括赵耀辉老师领导的CHARLS项目,也包括曾毅老师领导的项目。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我觉得中心的成立非常重要,希望将来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郝晓南(北京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和管理科学出版社):
今天主要是来介绍一下《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这本书。这本书是2008年底刚刚在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论坛的论文集。它的特点是汇集了很多个学科的多位专家的研究成果,非常有研究参考价值。想借这个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配合我们的出版工作,特别感谢曾毅老师做了很多的沟通协调工作,也感谢中心秘书李老师很细致的校对工作。
李秀彬教授(中科院地理所):
我非常赞赏曾毅老师提出的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创新来自于交流。从我本人来讲,前年年底我参加“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空间,也为自然生态提供空间,这几个需求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些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会使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上升,使一些农地被边际化,这对生态是有好处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实了以上理论。然而,人口和土地利用之间有一个密切的联系。前段时间看到曾毅老师的观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因此,农村老人可能成为一个务农机会成本较低的劳动人群,从而影响到人地关系的发展趋势。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参加到中心的学术活动中来,进一步得到启发。
阎丽静教授(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主任):
我作为新成立不久的中国国际慢性病预防中心主任来表示祝贺。这个预防中心是国内外12家机构,包括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联合健康集团共同资助的,其使命是做慢性病防治方面的研究。为什么慢性病与健康老龄化研究有这么密切的关系?我用4个80%来概括:全世界慢性病负担的80%都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国80%的死亡发生在慢性病中、超过80%的慢性病发生在老年人中、医疗费用超过80%用在慢性病上。可见,慢性病和健康老龄的发展非常有关系,所以我们的祝贺是非常由衷的。期待与中心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赵耀辉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我介绍一下我负责的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我们第一期的基线调查是08年夏天在浙江和甘肃的调查,数据已经公开了,欢迎大家从CHARLS网站下载使用。我们的调查采用了跨学科的设计,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指标和健康医学指标,还包括血样的采集。我们计划在2011年展开下一次的正式调查,会调查1万户居民,每隔1年跟踪1次45岁以上的受访者及其配偶。这会是一个历时很长时间,保持很高质量的跟踪调查,具有很大的潜力。非常欢迎大家参与到研究的设计中来,也非常希望大家参与到数据的分析和使用中去。
叶廷芳教授(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我已经73周岁,我代表一个老年人来发言。这个机构的成立对我来讲非常有意义,我由衷地祝贺并感到喜悦。刚才很多朋友提到要跨学科研究,我的一个建议是:我们过去人口政策的研究好像基本没有人文学科的介入,包括人类学、伦理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都缺席了。我觉得这是过去研究的一个缺陷,以后的研究要吸取教训。另外,老龄人是非常复杂的群体。老龄人中有可以继续劳动的群体,有失去劳动能力的群体;有知识群体,有非知识群体。在知识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是可以一直工作的,像季羡林先生几乎一直工作到去世为止,杨绛教授98岁,周有光教授104岁还写出非常漂亮的文章。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一些农村老人无人照顾,成为留守老人,他们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洪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