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求发展——黄少安教授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发展

新闻动态 · 2007-07-31 00:00

作者:

返回

2007年7月25至26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以“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为题发言。 黄教授首先通过对中国南北方资源及研究环境等不同因素的比较,...

2007年7月25至26日,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以“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为题发言。

黄教授首先通过对中国南北方资源及研究环境等不同因素的比较,简要分析了中国经济学南方北方不同的治学风格。他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学派"在中国大陆还未形成。希望南方论坛的合作关系,能促进学派的形成。

黄教授谈起山东大学经济学科在不利条件下的发展情况。山东大学所处济南,南北两方的地域优势皆不明显。山东大学经济系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之时没有任何经济学科基础。没有老一辈的经验积累,也没有海外优秀学者,这两个重要的外部条件的缺失加上目前师资缺乏,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发展困难重重。虽然困难,由于研究人员的努力,成立于2000年的研究院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了大概二三十年的路。成就在于:一、文章发表取得一定成绩;二、重视基本理论研究;三、交叉学科(法经济学,语言经济学,数理金融)研究有所发展。

研究院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有所发展,黄教授归结原因为:研究院比较好的把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起来。拥有国际化的理念与胸怀才能广纳人才。在处理海归学者与本土学者的关系问题上更是如此。一个事实必须承认,海归学者对国内经济办学理念和体制的冲击是巨大的。应该去理解海归学者和本土学者的冲突,相信这种冲突最终会使国内经济学研究及办学向良性方向发展。另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海归学者与本土学者的差异是动态变化的。因为随着国内经济学教材使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国际化,更年轻一代的海归学者与本土学者差异在缩小。二是由于出国机会增多,同是海归学者,可能在研究水平上的层次不齐。总的来说,海归学者作用是巨大的,但与本土学者之间的差异在缩小。有了这么多客观因素,我们就能比较好的处理两者关系了。

注:首届中国经济学南方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南方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深入探讨共同关心的议题。每次论坛讨论成果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以记录中国南方高校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发展轨迹。

(邓林 整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